一、团队介绍
团队名称:豫兴文化实践团
团队负责人:张倍瑜
团队成员:高永锐 宋京玉 张灿 袁嘉琪 杨桃花 沈昊天 张亚丹
指导老师:谭宇
二、实践过程
豫兴文化实践团聚焦洛阳,结合创新发展思路,弘扬传统文化,推动河洛文化新发展。团队此行共有五站,首先深入洛阳二里头博物馆,感受赫赫夏都,对其进行再设计,让更多人感受古老文明的魅力。其次,河洛书苑作为洛阳文化新力量的代表,团队积极探索该文化空间,走进河洛书苑,了解市民生活,感受书香洛阳,促进洛阳文学的繁荣发展。此外,走进赵春娥纪念馆,学习杰出女性的事迹,同时以她为榜样,引导更多女性在不同领域发光发热。关注杜康酒文化,探索这个千年老字号的发展历程,推动当地酒文化的发展。最后,团队前往宜阳新农村——李贺故居,保护传承当地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乡村振兴。
三、实践内容
1.洛阳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洛阳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占地面积246亩,总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博物馆共设置五个基本陈列展厅。基本陈列展厅包括“第一王朝”“赫赫夏都”和“世纪探索”三部分,系统展示了夏代历史、二里头遗址考古成果、夏文化探索历程、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成果。
作为本次活动的第一站,团队一行来到了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感受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有趣的且有代表性的文物,同时注意到一些游客参观博物馆之后都会去文创馆购买一些文创产品,作为收藏或赠送好友。于是团队有了创作的灵感,为博物馆创作了以下文创产品:
2.走进河洛书苑
第二站,团队来到河洛书苑。“河洛书苑”作为洛阳市公共文化阅读的新型空间,以普及性、包容性、便捷性进行定位,已成为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普及社会教育的重要场所。
河洛书苑一般建在公园和市民集中办事的场所,隶属市图书馆并与各区、市、县的图书馆联网,可凭身份证办理借书证,并凭身份证或借书证刷门禁进入,免费阅览书苑内的书籍和杂志、报纸,办理借书证也十分便捷。借书证在全市各图书馆和书苑通用。河洛书苑依据具体设置地点命名为某某城市书房。大部分书房都配备有空调、wifi、饮水机、手机充电面板等基础设施。
3.赵春娥纪念馆
为深入学习劳动模范先进事迹,传承红色革命精神,团队成员来到洛阳市赵春娥精神传承馆参观学习。
赵春娥同志是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被誉为“党的好女儿”、“永远的丰碑”、“工人阶级的好女儿”。原中宣部部长邓力群在为《赵春娥》一书作的序言中写道:“赵春娥同志的一生,就是一本生动的、使人振奋和给人力量的共产主义教科书……赵春娥同志的可贵,正在于平凡劳动中所渗透着的共产主义精神,在于她把全部身心献给共产主义。这种精神,应该深深镂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上。”
毛主席提出的“妇女能顶半边天”在赵春娥同志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她用一生的拼搏奉献生动诠释了“为人民服务一辈子”的红色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奉献精神。步入新时代,她同样是广大党员明理、增信、崇德、力行的楷模,是传承红色基因、延续红色精神、引领精神坐标的时代先锋。
4.汝阳杜康仙庄
第四站团队成员体验了洛阳市汝阳杜康仙庄的酒俗活动,参观了酒文化博览中心,感受到了中华传统酒文明的熏陶,了解了汝阳杜康酒厂在弘扬祖国酒文化方面所起的作用,深入理解了酒与人民生活的关系以及酒对人民生活的重要作用。实践队员参与了饮酒具制作,用传统的工艺变成文化符号和传承。
团队成员在讲解员的陪同下还系统地参观了杜康酒的酿造过程,了解酒文化的传承和酒祖的历史,探讨了酒与诗词、文化、医药、礼仪之间的关系。
5.李贺故里
本次实践活动开展的第五站为洛阳市宜阳县三乡镇——李贺故里。小组成员通过实地探访、了解历史、整理材料等方式,感受乡村振兴的时代价值,探寻文化根源,增强文化自信。
李贺(790年—816年),字长吉。河南府福昌县昌谷乡(今河南省宜阳县)人, 祖籍陇西郡。唐朝中期浪漫主义诗人,后世称李昌谷。
李贺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代表者,与李白、李商隐并称为唐代三李。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感叹生不逢时和倾诉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他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称其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
千年夙愿今梦圆,乡村振兴谱新篇。作为新时代的青年,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应该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勠力同心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四、结语
在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中,团队成员们收获了许多传统文化的知识,感受到了当地文旅发展的蓬勃生机,也为当地文旅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二里头博物馆的文创设计已得到馆内工作人员的认可即洛阳市团委宣传部的鼓励,团队成员将继续推进文化传承的实践。团队成员纷纷表示,我们继承着五千年的文明,我们将继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古韵洛阳新风貌。身为马院学子,我们一直在路上!
(内容来源于: 豫兴文化实践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