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首页 / 青年之声 / 正文
暑期社会实践预热篇丨中原红迹 工业寻根实践队
  • 发布人:
  • 时间:2024-07-14
  • 点击:

寻访红色工业,赓续河南铁韵

一、实践背景

中原的工业遗产蕴藏着许多故事,反映着时代变迁,描绘了奋斗历程,展现了工匠们的创新精神和工艺技术革新,斑驳的岁月,留下了丰富的工业遗产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们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是城市建设和工业建设的见证。在新时代发展要求下,工业遗产更应谋求转型,焕发生机,加快推进“工业+文旅+研学”创新发展新模式,我们要让沉睡的钢筋水泥厂房重现生机,让过往热火朝天的生产线成为展现活力的窗口,将悠久的工业发展历史呈现给更多人。

二、实践目标

本实践旨在通过考察河南重要工业遗址,挖掘其历史价值,关注其在当代的活化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探讨红色工业如何在新时代实现绿色转型和产业升级的路径,从而唤起公众对河南工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促进社会理解和支持河南工业历史与未来的发展。

三、实践人员

王欣冉  王国郡  商朝儒  宋   石佳欣  牛佳雨

苗平平  刘   周怡雯  陈   张欣欣  赵佳佳

四、实践地点

1.第一站——郑州二砂文化创意园

二砂全称中国第二砂轮厂,是新中国“一五”期间兴建的重点工业项目之一,是新中国工业历史上的重要参与者和见证者。二砂文创园将二砂厂区一批独具特色的历史建筑保留下来,同时在空间布局中融入数字文化、创意设计和工艺美术等产业,致力于将园区及周边打造为郑州西部地区历史遗存更加丰富,产业覆盖面更广的特色活力区,从而将产业发展与工业遗产保护有机结合,共荣共生。

2.第二站——洛阳第一拖拉机厂

洛阳第一拖拉机厂有个亲切的名字——“共和国长子”,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苏联援助中国的156项工程中首批投入建设的。它是我国第一台拖拉机、第一台压路机和第一台军用越野汽车的诞生地,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机工业的发展历史和改革开放的全过程。在全国产业转型的历程中,洛阳拖拉机厂及时准确地把握了产业规律,时至今日仍生机勃勃,保持着丰富且先进的产品生产能力。

3.第三站——焦作西大井1919文旅景区

一座始建于1919年的煤矿矿井,在新时代赓续红色血脉,焕发新颜。“西大井”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河南省内最大的现代化矿井,为新中国的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随着矿井资源的枯竭,西大井便踏上转型发展之路,明确了“挖掘文化底蕴,打造文旅产业,叫响红色品牌”的发展转型方向,并通过“工业遗产+文化创意+城市生活”的有机结合,建成多个爱国主义教育现场教学点。

(内容来源于:中原红迹 工业寻根实践队公众号)


一审一校丨胡树飞

二审二校丨高 

三审三校丨薛安国

核  发丨胡树飞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