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首页 / 青年之声 / 正文
学院学生寒假实践活动·预热篇(1)丨点亮河南,豫见非遗——豫境四隅非遗探寻,文化星火燎原熠熠
  • 发布人:
  • 时间:2025-02-01
  • 点击:

一、实践类型

文化宣传

二、实践队员

郭宸溪 李丹丹 韩福旺 黄鑫俐

韩松烨 涂文钢 宋怡甜 张树彬

杜一武 刘桐瑗 晁文倩 杨历维

李冰艳 杨静怡 耿子贺 张艺琳

     李奇瀚 陈一青 刘语彤

李苗雨 吴京博

三、项目简介

本项目聚焦豫东、豫西、豫北、豫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探寻与宣传,团队成员将分小组深入各地,探寻豫境四隅具有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于豫东挖掘古朴民俗的独特魅力;于豫西领略古老技艺的精湛传承;于豫北探寻历史沉淀的文化瑰宝;于豫南发掘充满生活气息的传统技艺。通过实地调研、采访传承人等方式,深入了解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并运用多种渠道进行宣传推广,让更多人认识和关注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非遗传承与发展,使这些文化星火在新时代燎原熠熠,为文化传承贡献青春力量。

01

豫东地区

豫东实践团前往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太昊陵景区、泥泥狗传承人工作室开展实地调研,旨在深入探究泥泥狗文化内涵,明晰泥泥狗与伏羲太昊陵祭祀等文化活动及传说的渊源,解读造型纹样的寓意,传承文化基因;全面掌握传承现状,涵盖传承人情况和制作工艺传承细节;深入探寻发展困境,如市场需求降低、生产方式落后等问题背后的成因;积极探索创新传承策略,结合现代设计与科技手段,拓展市场、提升影响力;同时,推动泥泥狗文化产业发展,助力经济增长,挖掘其在乡村振兴中的潜力,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协同共进。

02

豫西地区

豫西实践团前往中国唐三彩文化园、洛阳唐三彩陶艺博物馆开展实地调研,通过对唐三彩烧制技艺的调研,深入挖掘唐三彩烧制技艺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从其起源、发展历程、风格演变中梳理出古代社会的审美趋势、文化交流以及工艺传承脉络,让这一古老技艺成为连接古今文化的桥梁,增强文化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同时探究唐三彩烧制技艺在现代社会的生存现状与发展困境,详细了解原材料的供应情况、烧制工艺的传承难点、市场需求的变化动态以及传承人的传承模式与面临的挑战等方面,进而探索其与现代设计、文创产业、旅游开发等相结合的可行性路径,为这一传统技艺在当代的复兴与繁荣提供智力支持。

03

豫北地区

豫北实践团前往河南省焦作市温县太极拳祖祠、中国太极拳博物馆开展实地调研,一方面,深入挖掘太极拳的文化与健身价值,梳理其历史渊源、技艺传承等内涵,将这一传统文化瑰宝鲜活地展现给公众,实现文化传承与弘扬;着重探究太极拳在健身养生方面的显著功效,增强公众对其健身价值的认知,让太极拳成为现代人追求健康生活的重要助力,为全民健康事业添砖加瓦。另一方面,着力剖析太极拳在当代社会传播发展的困境,并深入分析根源,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为太极拳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持续发展清除障碍,在传承历史文化的同时,为现代社会注入精神活力,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与多元共生。

04

豫南地区

豫南实践团前往河南省信阳市信阳博物馆和信阳毛尖博物馆展开调研,通过了解信阳毛尖茶制技艺的主要内容、历史背景、发展过程,感受当地绵长悠久的历史文脉,考察信阳毛尖茶制技艺的现代实践。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评估信阳毛尖茶制技艺的保护与传承状况,调研信阳毛尖茶制技艺的保护发展措施,探索信阳毛尖茶文化传播与推广的新路径,为其保护传承和发展提供可行性的建议措施,提升信阳毛尖茶文化的传播途径和推广效果,促进茶文化与茶产业的创新融合发展,将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向更广阔的舞台。

四、结语

每一项非遗的背后,皆是历史文化的深沉回响,那是岁月镌刻的印记,是民族精神的凝聚。豫东泥狗韵悠长,豫西彩瓷绽华光,豫北太极彰睿智,豫南香茗映春芳,实践队员们以青春为笔,足迹将遍布豫境四隅,饱蘸敬畏与热爱之情,在非遗传承的画卷上肆意挥毫。此刻,我们已踏上征程,心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无限热忱,肩负乡村振兴的使命担当,向着那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光明彼岸,扬帆远航!

(内容来源于:豫脉寻韵实践队)


一审一校丨胡树飞

二审二校丨高 

三审三校丨薛安国

        发丨胡树飞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