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首页 / 青年之声 / 正文
学院学生寒假实践活动·纪实篇(17)丨点亮河南,历豫红迹——历豫红迹实践团深入河南省巩义市、新密市开启实践调研之旅
  • 发布人:
  • 时间:2025-02-13
  • 点击:

实践总结

回望豫西峥嵘岁月

传承红色革命精神

实践背景

2025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这一重要历史节点,为了在铭记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传承不朽的红色精神,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历豫红迹实践团以鲤跃红潮——重走豫西抗日足迹,赓续赤色革命火种为主题,深入河南省巩义市、新密市,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实践调研之旅。

豫西抗日根据地,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至关重要的抗日战场,承载着厚重的革命精神与抗日精神。豫西抗日精神,是中华民族历经岁月洗礼沉淀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更是新时代推动民族复兴的磅礴精神动力。深度挖掘豫西抗日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对于激发青年一代的爱国热情、坚定奋斗信念,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团队成员

吴慧、杨静怡、钟文梅、张墨涵、杨谨励、张艺琳、王桂萍、吴金格、王艺潼、何明珠、关爱、郑恩羽

实践过程

一、实地走访,触摸历史温度

新密市中原抗日纪念园

作为保存最为完整的抗战遗址公园,那里宛如一部生动的抗战史书。大量珍贵的史料图片、高度还原的原貌场景,将中原军民浴血奋战的壮烈画面真实地展现在团队成员眼前。队员实地考察战场遗址,倾听讲解员饱含深情讲述的英雄故事,并与当地文史专家深入访谈,进一步揭开了中原抗日斗争背后不为人知的艰辛过往。

巩义市豫西抗日根据地纪念园

历豫红迹实践团踏入这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仿佛步入历史的时光隧道。馆内丰富的历史文物、详实的图文展陈以及庄严肃穆的遗址遗迹,全方位、系统性地呈现了豫西抗日根据地那段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每一件展品、每一处遗迹,都在无声诉说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在豫西大地的英勇事迹,让团队成员深切体会到革命先烈在极端艰苦环境中,坚守理想信念、舍生忘死的伟大精神。

二、多元调研,深化认知维度

史料查阅与问卷调查




历豫红迹实践团一头扎进档案馆、纪念馆,对浩如烟海的文献资料进行系统梳理。结合抗日战争的宏大史实,精心设计并广泛发放问卷,深入调查当代青年对抗日精神的理解程度与传承现状,力求从数据中洞察青年群体与红色精神的关联。

口述历史与专题访谈


通过采访纪念园工作人员、深耕抗战史的研究学者以及当地经历过那段岁月的老人,团队收集到了大量鲜活的红色记忆。这些来自不同视角的讲述,极大地丰富了实践成果的层次与真实性,让历史不再是冷冰冰的文字,而是充满温度的回忆。

三、文化传播,传承红色火种

团队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的传播优势,及时发布实践日志、制作精良的短视频等内容,打破时空限制,让更多人了解豫西抗日历史,有效扩大了红色文化的影响力。

实践感悟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通过实地参观与深入的史料学习,历豫红迹实践团的成员深刻认识到豫西抗日根据地在中国抗战史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革命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不屈不挠、团结抗争精神,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新时代激励青年攻坚克难、奋勇前行的动力源泉。

然而,调研中,历豫红迹实践团也发现,许多青年对抗日精神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感悟与践行。如何创新传播形式,让红色文化起来、起来,增强青年的历史认同感,成为摆在他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肩负着时代赋予的重任。必须以史为鉴,将满腔的爱国热情转化为脚踏实地的行动。团队成员纷纷表示,今后要在学术研究中深挖红色文化内涵,在社会服务中践行革命精神,让红色血脉在新时代得以赓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内容来源于:历豫红迹实践团)


一审一校丨胡树飞

二审二校丨高 

三审三校丨薛安国

  发丨胡树飞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