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新貌调研行、情感纽带宣讲情
豫地枫情·总结纪实
此次社会实践,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豫地枫情”实践队通过实地调研与理论宣讲相结合的方式,围绕新时代“枫桥经验”与基层情感治理,切实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青春之旅,在调研旅程结束之际,特推出一篇总结纪实章。
让跟随他们的脚步,一起来回顾一下吧!
团队成员
吴京博 杜一武 刘梦姗 孟柯汝
栾书韵 余若语 刘语彤 王子怡
吕兰智 冯雅笛 许佳音 刘咏丹
朱 珠 张嘉怡 刘 洋
一、实地调研篇
枫桥新论议治理、经验智慧照四方
第一站 开封市龙亭区北道门社区
调研首站,实践队来到开封市龙亭区北道门社区,实地感受其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及其内蕴的情感因素。近年来,北道门社区获得了省“五好”基层党支部、市级“巾帼文明岗”“和睦家庭创建”“先进党总支部”“开封市优秀志愿者服务社区”等荣誉。

图为队员们在实践地的合影
在实践和访谈中,实践队了解到北道门社区坚持“党委统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方针,进一步优化配置,加强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等活动场所的完善与利用,工作人员带领成员参观新装修的九百多平方米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其中内设党员志愿服务站、未成年活动中心、爱心慈善超市、党建书屋。此外,社区还开设四百多平方米的居民活动广场,还专门开设社区红色文化展览室,是社区依托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打造的党建品牌,里面展览了社区老党员张洪军老人收藏的党史资料,他主动提出把多年收藏的党史资料贡献出来,作为社区红色文化展览室的藏品,使得居民都能受到党史国情的教育。

图为实践队成员与工作人员进行交流
经过多年努力,北道门社区通过党建引领、党员带动、共享共建、深化做实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引导居民群众融入社区生活,增强对社区建设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高了大家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努力打造文明和谐幸福社区。北道门社区的突出特色是以社区居民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北道门社区辖区内老旧小区多,老年人多。根据这一实际情况,社区以老人需求为导向,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竭尽所能地为社区里的老人服务,让他们感受到党的温暖。从医疗保健到日间照料,从文化娱乐到学习培训,社区逐渐摸索出来一条具有特色的为老人服务的道路,具备科学性和推广价值,值得推广到更广范围的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中去。
第二站 郑州市郑东新区博学路办事处
2023年,河南省委政法委对82个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深化“三零”创建工作先进典型进行表扬并授牌,郑东新区博学路办事处“楼栋说事儿”化解“村改居”社区矛盾纠纷工作法成功入选。当地坚持继承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将“三零”创建走深走实,以“楼栋说事儿”工作法为抓手,把群众由矛盾纠纷“当事人”变为化解纠纷“话事人”,建立以群众为主体的矛盾调处化解机制,实实在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
因此,第二站实践队员来到博学路街道办事处,实地感受其化解基层矛盾的先进做法与内蕴的情感因素赋能。通过实地调研和访谈,成员深入了解到,当地主要以“楼栋说事儿”工作法为抓手,把群众由矛盾纠纷“当事人”变为化解纠纷“话事人”,创建以群众为主体的矛盾调处化解机制。主要通过以下三个途径发挥作用,首先搭建“提事儿”平台。每个楼栋成立一支以“1名楼栋长+N名志愿者”为主力的“1+N”楼栋服务队,打造群众家门口的“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平台。每个楼栋组建一个微信群,公示楼栋长电话,张贴“码上行动”小程序二维码,拓宽群众“提事儿”渠道;设置“楼栋说事儿点”,班子成员定期到现场听、就地办;干部和楼栋长定期与居民“拉家常”,排查化解邻里矛盾纠纷;其次畅通“解事儿”渠道。一是楼栋议事,小事快办。二是支部领事,专事专办。三是专班解事,难事联办。最后创设“评事儿”途径。一是“让民做主”,让群众说“好不好”。二是“主动参与”,针对安置房问题,成立房屋租赁公司,居民收益和承租户权益得到有效保障。三是“共建共治”,整理“评事儿”的问题建议,凝聚强大合力,构建多元善治、共建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图为实践队成员与工作人员进行交流
“小楼栋”牵动“大民生”,博学路办事处坚持常态长效实践新时代“枫桥经验”,走群众路线,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在辖区全面推广“楼栋说事儿”工作法,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法,完善居民公约和楼宇公约,“硬法”与“软法”得到有机结合,协同治理,使辖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第三站 郑州市金水区未来路街道办事处
实践第三站来到郑州市金水区未来路街道办事处,通过实地调研与交流访谈,探究该街道办事处在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成功实践。

图为队员们在实践地的合影
在办事处工作人员的带领下,队员首先参观了办事处的文化墙展览,查看该办事处的历史沿革、突出成就、工作亮点等。通过展览内容,实践队员了解到该办事处在社区网格化治理方面的工作机制与方法。该办事处组建“一级网格抓总、二级网格督导、三级网格排查、微网格跟踪、楼院党小组掌握信息”的五级矛盾纠纷网格化管理架构,推动网格党建联建、矛盾联调、问题联解。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办事处的文化墙展览
接着,实践队员来到办事处的城市运行管理分中心,在工作人员的介绍中详细了解智慧运行管理云平台的工作职责和运行机制。该办事处持续优化平台体系,整合要素资源,借助数智金水平台实现对社区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和重大事件的协同处置,打造“智理”数智体系,真正实现“网格全覆盖,一网知未来”的统一调度治理功能。

图为当地智能化平台
随后,实践队员与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围绕基层矛盾化解、社区网格化治理等问题进行访谈。工作人员表示,社区街道办事处主动探索基层矛盾化解新方法,推动街道、社区、网格和网格内各类组织与个人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对发现的各类问题分类协同解决,形成基层党建、安全生产、矛盾纠纷等各类事务在网格内联动处理,努力实现党建联建、事务联做、问题联解、活动联搞、执法联合。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当地工作人员
近年来,金水区未来路街道办事处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开展“三零”创建,扎实推进“四治融合”,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锚定“党建+网格+调解”,积极探索“一网三化”工作法,把网格化作为治理切入点,走出一条党建引领、网格联动、三化协同的基层治理工作新路子,为加快建设更高水平法治河南、平安河南提供了生动实践和创新经验。
第四站
焦作市马村区东苑社区
为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情感教育在基层社区落地生根,实践队成员最后一站选择奔赴至河南省焦作市马村区东苑社区开展收官之旅,通过实地调研、访谈等形式,了解东苑社区在枫桥经验指导下取得的成果,并探讨情感教育在社区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图为实践队员与当地基层工作者的合影
首先,工作人员引实践队成员来到了社区活动室。据了解,东苑社区创新实施了“微网格+微治理+微服务”的治理机制。该机制通过将社区细分为51个微网格,每个微网格配备一名微网格员,负责联系大约10户居民,从而实现更加精准的服务。此外,该社区还采取了“每周见一见、每月谈一谈、每季度学一学”的治理模式,即微网格员每周至少见一次负责的居民,每月来活动室谈一谈居民有什么矛盾或问题,每季度开展一次微网格员的培训活动。


图为实践队员访谈基层工作者
之后,实践队成员来到了“初心生活馆”,在这里实践队成员了解到东苑社区与其他社区的不同之处:该社区是一个典型的老龄化社区,前身系焦煤集团九里山矿七十年代建矿时在聩城寨征地建立的工人家属区,在那个年代社区就有“春送温暖、夏送清凉、秋补工作衣、冬送暖心汤”的传统,暖心之举,亲如家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该社区面临基础设施陈旧、小区治理主体多元和诉求多样等问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东苑社区怀着同样的初心,坚持党建引领“微网格+微治理+微服务”的理念,打造200米邻里服务圈,坚持五步议事,急民需、定民题、议民情、办民事、督民评,打造创新、平安、数智、和美社区。


图为实践队员在当地基层工作者指导下
参观“初心生活馆”发展历程
随后,实践队成员参观了东苑社区办公区。据了解,该社区秉持“办公场所最小化,服务功能最大化”的理念,对办公区域进行了创新性的重塑。这里不仅设立了荣誉墙,还设有爱心驿站、邻里议事厅、社区活动风采展区、记录居民心愿与群众意见的互动墙,以及专供儿童娱乐学习的活动室,多个功能区域板块共同构成了一个多元且充满活力的社区服务中心。


图为当地社区服务中心
最后实践队成员来到了邻里餐厅,这个房间专为老年人及无人照看的儿童设置,提供的食物价格普遍低于市场水平,分量十足,经济实惠。同时也会为独居老人庆祝生日,每逢佳节,工作人员会在此陪伴他们,让温暖和关怀在这里汇聚。

图为当地邻里餐厅菜单
东苑社区体现了“枫桥经验”中以人为本、依靠群众的精神内涵的同时,更凸显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在硬性治理手段之外,软性的情感沟通和人文关怀同样不可或缺。两者融合使得社区服务更加精准化、高效化,真正实现了问题早发现、矛盾早化解的目标。此次实践实践队成员深刻领悟到,社区治理不仅是制度和技术的应用,更是人心和管理温度的结合。
本篇结语
情润枫桥,青春力行。为期近一月的实践调研,四处不同的基层地区,实践队秉持“求同存异”研究方法,科学认真思考情感教育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奋力谱写新时代“枫桥经验”与基层教育相结合下的美好社会篇章!
二、理论宣讲篇
践行枫桥经验、讲好理论故事
第一站
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于教育阵地播撒“枫桥智慧”

在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的校园内,一场以“枫桥经验”为核心的社会实践活动悄然展开。
此次活动旨在将这一源自基层社会治理的经典模式引入教育领域,激发师生对和谐校园建设的深刻思考。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实践队员深入剖析了“枫桥经验”的历史沿革、核心理念及其在当代社会的创新应用。特别强调了其在预防矛盾、化解冲突、促进社会稳定方面的独特价值。结合太康县本地实际,队员分享了“枫桥经验”在地方教育治理中的成功案例,鼓励师生将这一智慧融入日常学习与生活,共同营造一个更加和谐、有序的校园环境。
活动现场,师生反响热烈,纷纷表示将积极践行“枫桥经验”,为构建和谐校园贡献力量。


第二站
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第一中学:青春视角下开展“枫桥探索”

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第一中学则成为了队员传播“枫桥经验”的另一片热土。在这里,他们不仅详细介绍了“枫桥经验”的基本框架与实践成效,还特别注重引导学生从青春视角出发,思考如何将这一经验融入个人成长与社会责任之中。通过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学生们深入探讨了“枫桥经验”在校园内外的具体应用,如班级矛盾调解、志愿服务等。
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社会参与感和责任感,也激发了他们对未来参与社会治理的热情与信心。


第三站
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建南社区:社区治理基础上深化“枫桥实践”

走进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建南社区,团队成员深刻感受到了“枫桥经验”在社区治理中的生动实践。
此次宣讲活动,他们特别邀请了社区干部与居民代表,共同分享“枫桥经验”在社区网格化管理、矛盾纠纷调解等方面的具体做法与成效。通过案例分析、现场互动等形式,居民们对“枫桥经验”有了更加直观、深入的理解。
活动不仅提升了居民的法治意识与矛盾调解能力,更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社区干部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枫桥经验”在社区的应用,推动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本篇结语
本次以“枫桥经验”为主题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在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新乡市封丘县第一中学及周口市太康县建南社区的宣讲反响热烈,受到广泛好评。未来,实践团队将继续深化“枫桥经验”的学习与实践,探索更多元化的传播方式,以期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推广这一宝贵经验,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同时,他们也将持续关注“枫桥经验”在各领域的创新应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为继续推动其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贡献青年力量。
三、心得感悟篇
在本次关于新时代“枫桥经验”赋能基层情感治理的调研实践中,队员深刻感受到了这一经验所蕴含的深厚智慧和独特魅力。从踏入各基层社区、乡镇治理中心的那一刻起,队员们便被那里“六个一”人民建议征集站窗口所吸引,感受到研究基层情感教育与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方面的巨大作用。
通过实地探访和深入交流,他们了解到各地基层不仅汇聚了多个执法部门,更成为了一个矛盾调解与执法办事的“中心地”。在这里,人民能够轻松实现“一站式”解决矛盾纠纷,真正实现了“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的便捷服务。这种服务模式不仅提升了办事效率,更让群众感受到了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调研中,团队还发现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方面所做出的积极尝试——数智赋能,引领治理现代化新篇章。先进的数字大屏实时展示着各地事件处理请求与安全评估情况,实现提前预警与有效预防。这种创新治理模式不仅提升了治理效能,更让基层治理变得更加智能化和精细化。
此次调研让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新时代“枫桥经验”不仅是一份宝贵的基层治理经验,更是一份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中的情感纽带。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创新基层治理体制机制,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景。
(内容来源于:情润枫桥 青春力行)
一审一校丨胡树飞
二审二校丨高 昂
三审三校丨薛安国
核 发丨胡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