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豫寻迹团
团队成员:李春雨 付杰婕 李雅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好红色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河南,作为在黄河流经的中原腹地,不仅在中华文明产生之初就开始不断发展,更在近现代革命历史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河南革命文化,以其独特的历史沿革和深厚的主题价值,成为我们今天了解革命历史、砥砺前行的重要窗口。1月17日至20日,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红豫寻迹团”成员前往河南各地开展寒假系列社会实践活动。
赓续红色血脉,发扬二七精神
在参观的过程中,实践队员了解到:二七纪念塔共分为九个展厅,分别是序厅和八个主题展厅,依次为京汉铁路的修建与早期工人运动、京汉铁路总工会的成立、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工人运动的恢复和再遭摧残、永恒的纪念、二七纪念塔今昔、城市记忆和继往开来。


面对国家的内忧外患,河南人民通过组织工人运动与农民运动等方式,为河南乃至全国的革命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顶点——京汉铁路大罢工中,河南也占据独特的地位。

参观郑州二七纪念塔,实践团成员深刻感受到这座建筑不仅是一座历史的见证者,更是一座精神的丰碑,每一层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当代青年生逢盛世,更应不负盛世,传承弘扬“二七精神”,要把握历史机遇,既志存高远又脚踏实地,切实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林县人民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红旗渠纪念馆是一座全面反映红旗渠建设历史的专题纪念馆,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城区北部的分水岭,与分水枢纽工程——分水闸相毗邻。
红旗渠的学习过程主要分为:参观学习、现场智能触摸、重温入党誓词三个部分。



参观学习
跟着讲解老师,实践队员步入馆中,一股厚重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新馆整个展厅由“千年旱魔、世代抗争;红旗引领、创造奇迹;英雄人民、太行丰碑;山河巨变、实现梦想;继往开来、精神永恒”五个部分组成。历时10年,先后有30万修渠大军鏖战太行,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逢山凿洞、遇沟架桥,顶酷暑、战严寒,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削平1250座山头、架设152座渡槽、凿通211个隧道。1965年4月5日,红旗渠总干渠竣工通水;1966年4月5日,三条干渠竣工通水;1969年7月,红旗渠全线竣工。在万仞壁立、千峰如削的太行山上建成了全长1500多公里的“人工天河”,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中国水长城”、“新中国建设史上的奇迹”。
现场智能触摸
智能触摸等多种技术手段和艺术形式以历史为线索,以“渠”的蜿蜒形态构成流动的主线,场景模型立体再现了当年因干旱缺水的林州人民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激情岁月。通过实体的触觉和视觉冲击,实践团一行人震撼于在物质匮乏、条件短缺的情境下,杨贵书记作出修渠的重大决定;震撼于历经十年,林县儿女靠一锤一钎,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胆魄和勇气苦干10个春秋,在万仞壁立、千峰如削的太行山上斩断1250个山头,架设152座渡槽,凿通211个隧洞,建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
重温入党誓词
回眸红旗渠修建历程,感悟红旗渠精神意涵,红旗渠荡气回肠的故事并未远去。为了强化实践团同志的共产主义信念,铭记其承担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本次活动设置了“重温入党誓词”环节。在旅途最后,团队成员在青年洞前站立,重温入党誓词。环节由实践团成员带领小组同志重温入党誓词,通过重温入党誓词,支部同志们能够感悟中国共产党带领林县人民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伟大历程,解锁林县人民在困难时期“为什么要”、“为什么敢”、“为什么能”修红旗渠精神密码,再次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入党时的初心与使命。

为人民死,虽败犹荣

焦裕禄纪念馆位于博山区崮山乡北崮山村北头,北崮山是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的故乡,为了纪念他,博山区于1966年建立该馆,共占地3000平方米,该馆面积545.32平方米,分两个展览室。第一展览室陈列着焦裕禄生前照片、遗物和老一辈革命家的题词,室中间一尊2米高的焦裕禄全身塑像;第二室详细展出了焦裕禄生平和光辉业绩。焦裕禄纪念馆由个展室,通过文字、照片、书法、绘画、音像、群雕、实物等真实、形象、生动地再现了焦裕禄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

焦裕禄在兰考的475天,是用脚步丈量民情的475天。他走遍了全县149个生产大队中的120多个,在风沙最严重的时候查风口、探流沙,在暴雨倾盆时察看洪水流势。他不是在办公室里听汇报,而是在田间地头与农民交谈;他不是坐在车里视察,而是骑着自行车走村串户。这种"泥腿子"作风,正是共产党人密切联系群众的生动写照。
焦裕禄精神更启示我们,实干担当是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他不尚空谈、埋头苦干,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担当。在新时代,我们更需要这种实干精神,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用实干创造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业绩。
青年挺膺担当,河南革命文化遍地开花
如今,河南的红色旅游资源日益丰富,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学习。通过红色旅游,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让红色文化得以广泛传播。游客们在参观过程中,不仅了解了革命历史,更深刻体会到了革命精神的伟大力量。

在河南的各类学校中,红色教育已成为常态。通过组织参观革命遗址、举办红色主题活动等形式,让孩子们从小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这些活动不仅让孩子们了解了革命历史,更让他们深刻体会到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结语
走出纪念馆,夕阳的余晖洒在纪念馆前的焦裕禄雕像上。这座雕像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精神的丰碑。河南革命文化穿越时空,历久弥新,永远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在新的赶考之路上,青年要以河南革命精神为指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精彩答卷。
(内容来源于:红豫寻迹团)
一审一校丨胡树飞
二审二校丨高 昂
三审三校丨薛安国
核 发丨胡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