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见未来社会实践队

一、实践简介
“焦裕禄精神”是一种向焦裕禄同志学习的精神,被习近平总书记概括为“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本项目聚焦焦裕禄精神在新时代青年群体中的传承现状,通过实地调研探索其教育价值和践行路径。团队将深入兰考焦裕禄纪念园、兰考县展览馆等地,通过参观学习、实地走访等形式,系统收集焦裕禄同志“治沙三策”、“干部十不准”等典型事迹资料。调研过程中,我们将通过拍摄纪实视频、撰写调研日记等方式记录学习过程。调研结束后,将整理形成图文并茂的调研报告,并通过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渠道进行宣传推广。项目旨在帮助青年学生深入了解焦裕禄精神的内涵,探索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思政教育素材的有效路径,为加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提供实践参考。
二、团队成员
张墨涵 杨静怡 钟文梅 杨谨励 张艺琳
李召阳 曲静一 彭浩鑫 宋丽利 杨丽娟
廖湘云 吴 慧 童嘉奕
三、实践地点
第一站
焦裕禄纪念园
焦裕禄纪念园坐落于河南省兰考县,这里镌刻着焦裕禄同志带领兰考人民战天斗地的不朽篇章,是弘扬焦裕禄精神的核心地标。焦裕禄纪念园不仅承载着厚重的精神遗产,更是开展党性教育、培育为民情怀的生动课堂。它铭刻着焦裕禄同志“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的公仆本色,见证了共产党人以血肉之躯战风沙、斗内涝、治盐碱的壮丽史诗,为党员干部树立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永恒丰碑。通过实地瞻仰焦裕禄纪念园,我们将沉浸式感悟“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内核,触摸革命先辈鞠躬尽瘁的赤诚初心,汲取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让焦裕禄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激励青年一代以实干担当续写民族复兴的崭新篇章。

第二站
兰考县展览馆
扎根于河南省兰考县这片承载奋斗记忆的土地,兰考县展览馆是一部立体的兰考发展史,更是焦裕禄精神具象化的生动载体。展览馆以详实的史料、珍贵的文物和现代科技展陈手段,全景式展现兰考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从战天斗地治“三害”到脱贫攻坚奔小康的壮丽征程。这里珍藏着焦裕禄同志带领群众治沙造林的历史影像、记录着兰考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工作笔记,每一件展品都诉说着“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拼搏故事。通过参观兰考县展览馆,我们将深刻领略兰考跨越时空的沧桑巨变,感悟从改天换地的革命豪情到锐意进取的时代精神的传承脉络,在历史与现实的碰撞中,凝聚起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磅礴力量,以新时代奋斗者的姿态续写兰考高质量发展的辉煌新篇。

第三站
焦桐广场
焦桐广场上,一棵苍翠挺拔的泡桐树扎根于此,成为焦裕禄精神最鲜活的象征。1963年,焦裕禄同志亲手栽下这株泡桐,带领群众抵御风沙肆虐,从此,这棵树便与兰考人民的奋斗历程紧紧相连,被亲切地称为“焦桐”。焦桐广场不仅是兰考的地标,更是一座镌刻着为民初心的精神丰碑。岁月流转,焦桐枝繁叶茂,广场上陈列的历史照片、镌刻的治沙故事,无声诉说着“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的奋斗誓言。漫步其间,触摸斑驳的树干,聆听枝叶的沙沙回响,仿佛能看见焦裕禄同志与群众同甘共苦的身影,感受到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力量。如今,焦桐广场已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鲜活课堂,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参观者以赤子之心践行使命,让焦裕禄精神如焦桐般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为民族复兴注入永恒的精神动力。

四、结语
马克思曾深刻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论断揭示了实践作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核心方式的本质意义。在“‘裕’见未来”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正是以脚步丈量历史,用行动诠释这一真理。正是实践中的这些鲜活的实践场景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焦裕禄精神绝非抽象的符号,而是实践沃土中生长出的精神硕果。站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我们应以赤子之心投身伟大实践,将焦裕禄精神转化为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用实践书写无愧于时代的答卷,让精神的火炬在实干担当中永远闪耀!
(内容来源于:裕见未来实践团)
一审一校丨胡树飞
二审二校丨高 昂
三审三校丨薛安国
核 发丨胡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