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预热篇
玉脉寻踪赴宛洛 文心传续映星河

实践类型:文化传承
实践队员:周英丽、张感恩、张嘉怡、朱佳佳、
冯昭冉、李博、姬雅琳
引言
在中华文明的长河中,玉石文化如一条璀璨的星河,承载着八千年的精神追求与审美智慧。南阳石佛寺,这座“中国玉雕之乡”,既是传统技艺的传承地,也是文化创新的前沿。这个寒假,我们即将踏上“玉脉寻踪赴宛洛,文心传绪映星河”的实践之旅,以青年视角探寻玉文化的深厚底蕴,用新媒体技术为古老文化注入青春活力。
项目简介
本项目聚焦中华文化传承,立足南阳石佛寺(中国玉雕之乡)与玉文化博物馆,通过实地调研玉石雕刻工艺、梳理玉文化历史脉络,以青年视角挖掘“玉”所承载的品德象征、礼仪内涵与审美价值,结合图文记录、短视频创作等形式,让古老玉石文化在实践中焕发新生,为传统文化传承注入青春力量。
实践主题与目标
本次实践聚焦南阳玉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通过实地调研石佛寺玉雕产业、走访中国玉文化博物馆、对话非遗传承人,深入挖掘玉文化的品德象征、礼仪内涵与审美价值。我们旨在:
1.梳理历史脉络:从新石器时代的玉器萌芽到当代玉雕技艺,还原玉文化的演进历程。
2.记录匠人匠心:用镜头与文字记录玉雕师的精湛工艺,展现“以玉比德”的精神传承。
3.创新传播形式:通过短视频、图文日志等新媒体方式,打造青年喜爱的文化内容,让玉文化“破圈”传播。
实践亮点
1.青年视角,重构文化叙事我们将以新时代青年的话语体系与价值观念为切入点,重新解读玉文化的深层内涵。比如,把传统玉文化中象征正直、谦逊、坚韧的“五德”,与当代青年所推崇的诚信为本、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等品质相联结,打造更具共鸣感的文化表达。同时,发起#我的玉德宣言#互动话题,鼓励年轻人用自己的故事诠释对“玉德”的理解,让古老的玉文化在年轻群体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2.科技赋能,活化传统技艺借助数字技术打破传统玉雕技艺的传播壁垒,让更多人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可以制作生动直观的“玉器制作流程”动画短片,从选料、设计到雕琢、抛光,用可视化的方式拆解复杂工艺;也可以通过直播镜头,带观众“云参观”玉雕工作室,让原本“藏在深闺”的传统技艺变得可感、可及、可参与。

3.跨界融合,探索文化新机推动玉文化与现代时尚、生活方式的跨界碰撞,挖掘其在当代的多元价值。策划“玉+国潮”创意工坊,邀请设计师将传统玉器中的经典纹样(如祥云、龙凤、缠枝纹等)融入现代饰品设计,开发兼具文化底蕴与时尚感的玉制项链、手链、胸针等单品,让玉文化从博物馆走向日常生活,成为年轻人表达个性与文化自信的新载体。

结语
每一件玉雕的背后,都是八千年文明的深情诉说,是匠人指尖的温度,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永恒镌刻。从红山文化的古朴玉龙到南阳石佛寺的现代雕琢,玉脉绵延不绝;从“君子比德于玉”的哲思到当代青年的创新诠释,文心历久弥新。我们以青春为刃,剖开历史的玉璞,探寻其中蕴藏的品德之光、礼仪之美与艺术之魂;以实践为舟,载着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智慧,驶向文化传承的辽阔海域。
此刻,我们与南阳的玉雕匠人共执刻刀,与千年前的玉文化隔空对话。这不仅是技艺的接力,更是精神的传承。愿此行点燃玉文化星火,照亮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未来之路!
(内容来源于:玉脉寻踪赴宛洛)
一审一校丨胡树飞
二审二校丨高 昂
三审三校丨薛安国
核 发丨胡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