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首页 / 青年之声 / 正文
学院学生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预热篇(7)丨点亮河南,绣载丹心——红色精神传承队即将启程
  • 发布人:
  • 时间:2025-08-01
  • 点击:

当细密针脚与百年党史相遇,当传统绣艺与红色记忆交织,一场以绣为媒的党史探寻即将启程。郑州大学寻访红色踪迹,探忆峥嵘岁月——红色精神传承队将走进汴绣的世界,用指尖触摸绣品温度,用实践解码红色传承,探寻一针一线,何以承载峥嵘岁月的答案。

实践背景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汴绣,作为中国“五大名绣”之一,发源于古都开封,以其“十指春风、巧夺天工”的技艺闻名于世。它不仅是璀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生动见证。

然而,汴绣的价值远不止于艺术本身。在那些精心绣制的革命场景、英雄人物、历史画卷中,一针一线都饱含着人民的情感与时代的印记。它们以独特的艺术语言,无声地记录着烽火硝烟下的不屈抗争,诉说着建设年代的壮志豪情,描绘着改革春潮的澎湃生机。汴绣,本身就是一部用丝线“书写”的立体党史。

实践人员

王思涵 王冰琪 于宁 李泳欣

实践内容

中国开封汴绣研究所——这座藏着千年绣艺密码的场馆,既是汴绣技艺的传承地,更是红色绣品的“档案馆”。这里陈列的每一件红色主题绣品,都有着清晰的时代印记:或许是绣着“为人民服务”标语的革命年代绣品,曾见证群众对党的拥护;或许是还原长征场景的现代汴绣长卷,用丝线复刻着红军不怕远征难的壮阔;又或是以英雄人物为原型的肖像绣,针脚里藏着对先烈的缅怀。

我们将走进绣坊,与汴绣传承人交流,了解红色绣品的创作背景;亲手体验绣制简易的党史元素绣品,在穿针引线中感受“慢工出细活”的匠心与革命年代“精益求精”的精神共鸣;更会深入挖掘绣品背后的党史故事,让沉睡的绣品成为党史教育的“活教材”。这不仅是一次技艺体验,更是一场“让党史看得见、摸得着”的实践——用眼睛观察绣品里的历史细节,用双手感受传承中的精神力量,用心灵体悟党史里的初心使命。

结语

历史的画卷,在砥砺前行中铺展;时代的华章,在接续奋斗里书写。汴绣的丝线,一头连着辉煌的过去,一头系着灿烂的未来。我们即将启程,用指尖的细腻去丈量历史的壮阔,用青春的赤诚去激活传统的脉搏。

以针代笔,勾勒的是永不磨灭的信仰图腾;

以线代色,晕染的是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

(内容来源于:红绣映初心)


一审一校丨胡树飞

二审二校丨高    

三审三校丨薛安国

核  发丨胡树飞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