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首页 / 青年之声 / 正文
学院学生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预热篇(9)丨点亮河南,赋能振兴 —— 渔韵青兴实践队助力乡村发展新篇
  • 发布人:
  • 时间:2025-08-06
  • 点击:

红色青春·振兴赋能

郑州大学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

实践内容

乡村振兴促进团

实践队员

高一心 高一菲 彭刘一 陈安琪 邓林佳

王蓉 宋娇 陈逸楷 齐梓潼

政策背景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将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青年节对全国广大青年寄语精神、《论党的青年工作》、《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第一、二卷)作为实践育人的重要指引和生动教材,进一步动员引领青年学生在投身基层建设、服务家乡发展中坚定信念、增长本领、作出贡献,助力我校一流大学建设和加快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实践地点一

乐清市南岳镇杏湾渔村,是乐清湾北岸的濒海渔村,全村户籍人口1830人,党员63名,村民早年以出海捕鱼为生,后以经商、务农、务工为主。近几年来,杏湾渔村建新房、强产业、优配套,积极探索“党建+渔村发展”的新模式,以红色赋能村庄发展,开拓出带领村民共享共富的新路径,真正实现了村庄发展从弱到强的转变,村集体经济“活”起来、村民腰包“鼓”起来、群众生活“乐”起来成为小小渔村的新景象,被评为全国文明村。




实践地点二

乐清市虹桥商会历史悠久,1930年成立虹桥商联会。近年来,虹桥商会在乐清市委、市政府、市工商联(总商会)、虹桥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商会秉承为会员服务的宗旨,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助力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先后荣获全国“四好”商会、中国5A社会组织,连续蝉联六年“创新中国”商会工作特别奖(最佳案例),浙江省品牌社会组织、浙江省规范化建设示范商会、浙江省百家示范商会,温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温州市文明单位、温州市“引领型”清廉建设单位等荣誉称号。虹桥商会的工作经验和优秀事迹多次被《浙江日报》、《中华工商时报》、《学习强国》等报道向全国推广。





实践简介

郑州大学渔韵青兴实践团队以马理论视角切入乡村振兴实践,通过实地探访调研,深入了解参与杏湾渔村在党的领导下的发展规划与振兴成就,同时起中间桥梁沟通作用,联络虹桥商会为当地企业送服务送温暖,红色青春赋能,助力乡村振兴建设。

实践在杏湾渔村聚焦红色党建,经济产业,人文文化三大板块。参观红色遗迹,采访村书记,了解并参与党带领下该村的转型发展,前往党群社区对村民进行服务,调研基层治理模式,总结党建引领的治理经验;产业振兴,探索渔业现代化升级路径,如何从传统捕捞业转型为休闲渔业、旅游业,多产业融合不断发展;挖掘渔家文化,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实地调研并助力村内关系民生的人文文化建设,如老人食堂、教育春泥计划,传递温情,助力文化振兴。

团队将专访乐清市乡村振兴团团长,深入了解当地乡村振兴的整体规划、推进成效及核心需求。随后,实践队将实地走访多家为乡村振兴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通过座谈交流、现场考察等方式,挖掘企业参与乡村建设的典型经验与实际需求。同时,团队将积极联络乐清市虹桥商会,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一方面向商会传递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意愿与诉求,另一方面为企业对接乡村资源、输送精准服务,为乡村发展送温暖、办实事。实践队以红色青春为引领,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行动相结合,全力为企业赋能、为乡村助力,推动形成“企业+商会+乡村”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为乡村振兴建设注入青春力量。

渔韵青兴团队将以深入实践,以马理论视角分析探索,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为党的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贡献青年力量。

(内容来源于:渔韵青兴实践队)


一审一校丨胡树飞

二审二校丨高 

三审三校丨薛安国

  发丨胡树飞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