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瓷文脉青史:
郑州陶瓷文化的历史谱系探究
陶瓷的发明,是人类最早通过化学变化将一种物质改编为另一种物质的创造性活动。中国是世界著名的陶瓷古国,陶瓷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深蕴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值得让我们永久珍视、深入挖掘。
团队成员
周子菡、王诗羽、杜梦然、郝虹玮、刘婉婉、
杨亚琼、高雨、吕嘉妮、张蒙蒙

团队成员合影留念
郑州聚瓷博物馆位于郑州市嵩山南路与陇海西路交叉口西北角隋河宋肆院内,专注于陶瓷的收藏、修复与展示,馆藏丰富。展厅按年代顺序分为仰韶文化、汉代陶塑、北朝遗珍、唐宋风韵、明清民风和民国瓷韵六大单元。展品涵盖仰韶文化尖底瓶、汉代陶灯、唐代鲁山花瓷拍鼓等珍品,全面展示了中华陶瓷文明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
博物馆内外环境



博物馆内外环境优雅,行走其间,仿佛穿越时光,沉浸在古陶瓷的历史和艺术之美中。
团队成员参观学习

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是新石器时期的重要文化,也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在各类仰韶文化遗址中,研究者发现了大量陶制的生活用具和生产用具。由于这些陶器以表面是红色,又带有彩色的花纹为最多,是仰韶文化时期的典型代表,所以仰韶文化又被称作“彩陶文化”。

仰韶红陶瓶

红陶抛光夹砂尊
汉代陶塑

汉代陶塑由于扎根于现实主义土壤之中,注重反映社会生活,同时在艺术风格上追求简朴古拙、雄浑豪放而又充满活力的 艺术格调,使得它不仅在陶器工艺发展的长河中,而且在中国整个艺术发展的洪流中,都闪烁着不朽的光辉。 它既为后人研究汉代社会生活提供了丰富而真实的形象资料,又为中国 传统雕塑 、绘画和其他工艺的发展,开辟了无限广阔的道路。

绿釉陶仓楼

彩绘陶灯
北朝遗珍

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与中国南朝同时代并存的北方王朝的总称,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数个王朝。北朝虽制瓷手工业不及南朝发达,但品种齐全,青瓷、黑瓷都有,以北齐的成就最高,其重大的贡献就是烧成了白瓷。

酱釉四系弦纹瓷盘口瓶

酱黄釉瓷唾壶

彩绘武士骑马具甲陶俑
唐宋风韵

团队成员参观学习
唐朝长时间政治稳定,社会经济欣欣向荣,各民族文化交融互补,艺术领域呈现出新气象。汤菜的瓷器,华丽中透着典雅,大气中饱含自信。宋代陶瓷业达到新高峰,汝官哥钧定等名窑遍布,名瓷辈出,为我们留下了无比丰富、无比珍贵的陶瓷文物和文化。

青瓷双龙柄盘口瓶

油滴碗

彩绘肥婆陶俑
明清民风

明清时期在瓷器领域,民间瓷器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一时期的民间瓷器制作工艺精湛,注重细节,无论是造型、釉色还是装饰都充满了艺术美感。瓷器的造型丰富多样,既有实用器皿,如碗、盘、壶等,也有陈设瓷器,如瓶、炉、尊等。釉色则以青花、釉里红、五彩等为主,色彩艳丽,层次分明。装饰则以刻花、印花堆塑、镂空等技法为主,将图案与器物融为一体,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明清民间瓷器的造型以简约自然为主,很少有繁琐的雕琢和装饰。通常来说,民间瓷器的造型以实用为主,符合人们的使用习惯。这种简约自然的造型风格,给人一种朴素、自然的感觉。

祭蓝描金瓷食盒

粉彩开光多宝纹瓷瓶

五彩开光花卉纹瓷冬瓜罐头
民国瓷韵
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瓷器制作技艺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瓷器艺人,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融入了西方的审美观念和制作技巧,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民国瓷器。造型既符合了当时的审美需求,又展现了瓷器艺人的创新精神。民国瓷器的釉色丰富多彩,既有传统的青花、釉里红等颜色,又融入了新的种色,如粉彩、新彩等。这些种色不仅丰富了资器的色彩,也使得瓷器更加生动活泼。民国瓷器承载着一段历史,它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也是那个时代的精神寄托。每一件民国瓷器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古老的故事,使得它具有了独特的文化韵味。让人在欣赏它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气息和氛围。

粉彩瓷套盒

民国矾红狮子瓷碗
结语
漫步于陶瓷艺术的长廊,指尖拂过那些温润的釉面与精美的纹饰,实践队不仅沉醉于青花的雅致、汝窑的天青、唐三彩的绚烂,更在每一件器物的肌理中触摸到历史的脉动。从新石器时代的粗糙陶片到明清官窑的巧夺天工,陶瓷的演变轨迹恰是中华文明发展的缩影——它映照着不同朝代的审美变迁,承载着技艺传承的千年智慧,更凝结着中国人民世代相传的勤劳与朴实。那些在窑火中淬炼的匠心,那些在泥土里耕耘的执着,让每一件陶瓷都成为跨越时空的见证者,诉说着一个民族对美与生活的热爱,对创造与坚守的诠释。
(内容来源于:豫瓷青史)
一审一校丨胡树飞
二审二校丨高 昂
三审三校丨薛安国
核 发丨胡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