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辉赤县
宗旨暖民心
“乡村振兴各项政策,最终要靠农村基层党组织来落实。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必须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
——习近平
渔韵青兴实践队成员
高一心、高一菲、彭刘一、陈安琪、邓林佳、王 蓉、宋 娇、陈逸楷、齐梓潼
第一单元简介
郑州大学渔韵青兴实践队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首站走进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南岳镇杏湾渔村。实践队通过实地调研党群建设与便民设施、访谈村干部了解乡村振兴规划、缅怀烈士传承红色精神等活动,深入探寻党建引领下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体悟为民初心与红色力量。
第一站
青春融乡土,实干助乡兴
走进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南岳镇杏湾渔村,郑州大学渔韵青兴实践队实地调研杏湾渔村相关党群建设及便民设施,共同参与杏湾渔村日常工作,将党建引领振兴落到实处。

实践团队成员与村长、村书记吴正德、
村组织委员洪素琴、村助理薛晓芳的合影
在村组织委员洪素琴、村助理薛晓芳的带领下,实践团队成员实地了解了杏湾渔村党群服务中心及相关便民措施,如文化礼堂,母婴室,避灾点,党建公园,党员会议室,儿童活动室,老年电大教室,室外儿童活动室等。一路走来,“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使命在脚踏实地的践行中熠熠生辉。

团队成员在与村书记吴正德、村组织委员洪素琴、村助理薛晓芳面谈,沟通相关事宜
杏湾渔村文化礼堂是集学习、建设、教育、培训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场所,充分挖掘本土渔家文化特色,设立渔猎文化展示馆,内设“渔民造船”、捕捞工具等,入驻广场舞协会、书法协会、太极协会、戏曲协会、象棋协会及志愿者协会等多家社会团体,传承传统文化、弘扬主流价值,使文化礼堂真正成为渔民群众的精神家园。而开办的“积分银行”,将文明言行细化为对等分值,以积分兑换实物方式,利用“小积分”带动“大文明”,让新时代文明实践真正成为凝聚群众、引导群众、带动群众、教育群众的生动课堂和实践阵地。



团队成员共同参与杏湾渔村工作人员日常工作,进行实习工作,用实干助力乡村事业发展。同村助理薛晓芳共同进行村的红黑榜更换工作,以“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为抓手,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站在焕然一新的红黑榜面前,“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生动显现。



此次活动旨在实地切身助力乡村事业发展,体悟党与人民的血脉相连,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生机活力。
第二站
干群谈治理,渔寨话兴邦
在杏湾渔村会议室,渔韵青兴实践团队采访村长村党支部书记吴正德,了解杏湾渔村过去、现在、未来规划的乡村振兴相关内容。

实践团队成员讨论商议采访相关事宜
通过采访实践队员了解到,在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村党组织发挥着领导核心和战斗保垒作用,通过强化组织引领、统筹资源力量、凝聚党员群众合力,带领村民共同发展。杏湾渔村坚持党建统领乡村振兴,将党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在产业发展上探索“党建+渔业经济"模式,推动传统渔业向生态养殖、休闲渔业转型升级;在基层治理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村民参与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乡村建设;在民生服务方面,依托村级党组织网络,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提升村民获得感和幸福感,真正实现了以高质量党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村长、村书记吴正德提到,面向未来,杏渔村将继续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强化红色阵地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凝聚党员力量带动全村共同发展。

村长、村书记吴正德了解实践队相关需求
此活动旨从专业视角挖掘基层治理与乡村振兴发展的关键经验,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优化与推广,以红色青春赋能乡村振兴。
第三站
英烈垂青史,青年继精神
在南岳镇杏湾烈士墓,郑州大学渔韵青兴实践队在乐清市关工委思想道德教育讲师团吴成供老师的带领讲解下,了解杏湾烈士墓三位烈士的英雄事迹。队员一一发表感悟,致敬杏湾烈士,致敬各红色革命英雄先烈。红色基因当代传承,革命精神光辉不灭,新时代青年挺膺担当。

实践团队成员于烈士墓前的合照致敬英雄先烈
在杏湾烈士墓长眠着三位英勇无畏的杏湾籍革命烈士,他们用热血与生命谱写了壮丽的篇章。


邱岳寿在抗战时期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于1945年8月肩负起村支部书记的重任 。彼时,斗争环境异常残酷,国民党顽固派对共产党人进行疯狂迫害,但邱岳寿毫不畏惧,坚守岗位,积极开展工作。1946年10月,不幸被国民党顽固派逮捕。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视死如归,坚贞不屈,最终身被刺24刀壮烈牺牲,以生命捍卫了党的尊严和信仰。
吴再燕投身革命于解放战争时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在1947年夏担任五权乡严宅村支部书记。在国民党清乡行动中,他不幸被捕。敌人妄图从他口中获取情报,对他施以用铜烧红的酷刑。然而剧痛之下的吴再燕没有吐露任何机密,宁死不屈,于次年10月英勇就义,展现出共产党人钢铁般的意志。
吴祖法则在1951年,为了彻底肃清国民党残部,参加进剿洞头岛国民党残部的战斗。战场上,他冲锋在前,不畏艰险,与敌人展开激烈厮杀。但他不幸在这场战斗中牺牲,将生命永远留在了保家卫国的战场上 。



这三位烈士虽身处不同时期,却有着共同的理想与信念,他们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为了国家的繁荣、人民的幸福而不懈奋斗。在探寻乡村振兴红色根源的路上,青年团队致敬英雄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注入历史力量,为祖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一单元感悟总结
第一单元,让实践团队对乡村振兴有了立体的认知:党群服务中心的便民温度、“党建+渔业”的发展智慧、烈士墓前的精神震撼,共同勾勒出“实干托举振兴、红色滋养未来”的生动图景。从参与红黑榜更换的基层实践,到聆听村书记谈党建引领的治理经验,再到缅怀烈士以生命践行信念的壮举,实践团队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既要脚踏实地办实事,也要传承红色基因聚力量。青春与乡土的碰撞,让青年读懂了“为民”二字的重量,也明白了青年担当的意义。
党旗辉赤县,宗旨暖民心。郑大青年将继续传播杏湾经验,把治理创新讲给更多人听;继续传承红色精神,以烈士为榜样,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勇挑重担;持续扎根基层,用专业所长助力更多乡村破解发展难题,让青春力量真正融入乡土振兴的浪潮。
乡村振兴路上,郑大青年在行动!

实践团队成员在杏湾渔村党群服务中心门口的合影
(内容来源于:渔韵青兴实践队)
一审一校丨胡树飞
二审二校丨高 昂
三审三校丨薛安国
核 发丨胡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