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首页 / 青年之声 / 正文
学院学生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纪实篇(15)丨民安国泰,政稳邦宁——杏湾渔村实践队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 发布人:
  • 时间:2025-08-20
  • 点击:

民安方国泰

政稳始邦宁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


团队成员

高一心、高一菲、彭刘一、陈安琪、邓林佳

 蓉、宋  娇、陈逸楷、齐梓潼


“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共产党当家就是要为老百姓办事,把老百姓的事情办好。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把富民政策一项一项落实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老乡们生活越来越红火。”

——习近平


第二单元,郑州大学杏湾渔村实践团队在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南岳镇杏湾渔村,试操作线上智慧服务系统,参与村网上办服务治理,同村组织委员洪素琴、村助理薛晓芳共同开展线下走村入户工作,在马路上进行交通安全规劝。这一单元旨在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形成“线上+线下”协调治理的新格局,增强村民的安全与环保意识,密切党群干群联系,在互动中倾听村民心声、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村民对基层治理的认同感和参与感,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第一站

智服惠渔汀,网办速民情

在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南岳镇杏湾渔村,实践团队成员在村工作人员带领下,尝试操作线上智慧服务系统,为民服务,助力打造智能未来乡村。

实践团队了解到,杏湾渔村党群服务中心配备未来乡村、VR系统等智能设备,酌情配备现代化多媒体活动室,打造识别交互数字平台。完善基层便民服务体系,村庄普遍建立网上服务点,实现网上办。包括马上办、全程帮办、少跑快办实现网上办、马上办、全程帮办、少跑快办,通过15分钟智慧文化云、文化礼堂智慧系统、公众微信平台等多渠道发布服务活动预告及信息。

团队成员在村组织委员洪素琴指导下试使用村智慧系统

实践团队在村组织委员洪素琴的带领指导下,试使用村智慧服务系统,了解各项网络便民项目与服务,参与网上办便民工作,将“网上办、马上办”等服务模式落地,简化了办事流程,减少了村民跑腿次数,让基层服务从“线下等待”转向“线上高效”,让村民切实感受到便捷服务带来的便利,通过便捷的网络通讯将各项惠民政策快速落到实处。

团队成员试操作村线上未来乡村智慧系统

渔韵青兴实践团队参与工作,搭建了青年群体与基层治理的互动桥梁,形成“基层需求—青年实践—服务提升”的良性循环,体现了数字技术对乡村服务的改造价值,也凸显了基层组织与社会力量协同推进乡村发展的合力,是新时代乡村治理现代化与民生服务升级的生动缩影。


第二站

走村连百家,入户暖民心

在杏湾渔村,渔韵青兴实践团队跟随村组织委员洪素琴、村助理薛晓芳共同开展走村入户工作,实地了解民生民情,宣传交通安全、垃圾分类环保意识、防诈骗等,普及相关安全及环保观念,提升村民意识。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杏湾渔村定期积极开展走村入户工作与志愿服务,同时结合社工队伍一起走访,及时了解民情,听取民意,对有困难的村民及时给予帮助,切实做到“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将各项政策与服务送到村民身边,全面推动乡村治理与发展。



团队成员跟随工作人员一同开展走村入户的“敲门行动”,挨家挨户分发资料,向村民细致讲解垃圾分类知识,现场演示“两桶一袋”(易腐垃圾桶、其他垃圾桶和可回收物袋)的设置与使用方法,确保家家户户都能了解垃圾分类要点,尤其针对习惯“一桶放”的老年群体,志愿者们给予了耐心、反复的讲解,努力让垃圾分类从“口号”变成村民日常生活的“习惯”。团队成员还走入乡间小道,走上工地,走入居民家中,同村民们在共话家长里短的氛围中,普及安全意识和防诈骗意识,共同推动乡村治理水平发展,使政策落地更精准,民生服务更贴心,乡村治理更高效。


第三站

协劝交通序,共筑渔村宁

在杏湾渔村的马路口,实践团队成员与村工作人员共同开展了村交通安全规劝宣传工作,提升村民交通安全意识,减少交通事故发生,营造安全有序的出行环境。

实践团队在路口对违规车辆进行规劝

实践团队一方面走上街头,规劝相关未遵守交通规则的车辆,如骑电瓶车要戴头盔要拆棚,详细讲解酒驾醉驾、超员超载、不戴安全头盔等违法行为的危害。例如,讲述因酒驾导致家庭破碎的真实案例,让村民深刻认识到酒驾的严重后果。同时与工作人员一同进行上门宣传,开展“敲门行动”,挨家挨户发放交通安全宣传手册,内容涵盖安全骑行、乘车注意事项、交通标志识别等知识。宣传队与村民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日常出行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并给予针对性解答和建议。对骑电动车不戴头盔的村民,耐心劝导,讲解头盔在事故中的保护作用。同时配合新媒体推广,增强宣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让村民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交通安全知识



实践团队成员同村工作人员一同开展一系列交通安全规劝宣传活动,旨在提升安全意识,筑牢安全防线,凝聚治理合力,为构建平安、和谐的乡村交通环境奠定了坚实地基,为乡村振兴提供良好基础。


第二单元实践感悟总结

第二单元,郑州大学渔韵青兴实践团队用马理论的专业视角切入问题,亲历“线上智慧服务+线下走村入户+街头交通劝导”的治理图景。从操作智能系统体验科技赋能民生,到入户宣传感知政策落地温度,再到路口规劝体会安全守护责任,深刻理解基层治理需“智”与“情”兼具。

民安方国泰,政稳始邦宁。这段经历让实践团队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不仅要技术加持,更要扎根群众。郑大青年将以实践为笔,展现郑大青年风采,书写基层治理的青春答卷,勇立乡村振兴潮头。

实践团队与村书记吴正德、村组织委员洪素琴、村助理薛晓芳的合影

(内容来源于:渔韵青兴实践队)


一审一校丨胡树飞

二审二校丨高 

三审三校丨薛安国

核  发丨胡树飞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