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行走河南,豫见古都”实践队循着开封、郑州、洛阳、安阳与商丘的足迹,展开了一场探寻中华文明根脉的旅程。
首站开封,实践队走访了龙亭公园、州桥及汴河遗址、开封博物馆等六处地点。龙亭公园的台基见证着北宋宫城的变迁,州桥遗址的河道断面诉说着运河繁华,开封博物馆系统展现古都历史,河南大学提供学术支撑,开封铁塔象征不屈精神,开封城墙则是古今交融的典范,共同印证着中华文明的连续性。
接着是郑州,队员们在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郑州市博物馆等场馆驻足,观览文物、文创及相关展览,感受郑州作为古都在文明传承中的努力,以及在解决文物保护与城市发展矛盾上的探索。
随后抵达洛阳,洛阳博物馆以“鼎立天下”为设计意象,通过丰富展品展现三千年都城史;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揭示“最早中国”的文明密码,实证中华文明的统一性与连续性;隋唐城遗址博物馆呈现神都气韵,“神都夜宴”让盛唐气象可感可知,串联起华夏文明从起源到鼎盛的链条。
最后来到安阳与商丘,安阳的殷墟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红旗渠纪念馆等,展现了殷商文化、文字魅力及奋斗精神;商丘的归德府城墙、商丘博物馆等,诉说着古城沧桑与商业古都的历史,“城摞城”奇观见证着文明交流。
一路走来,队员们深刻感悟到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与顽强韧性。从“城摞城”的物理形态到文物背后的文化基因,从古代智慧到现代科技的融合,都印证着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此次实践的意义重大,不仅让队员们近距离触摸到历史的脉动,更深刻理解了“何以中国”的精神密码。它激励着青年一代敬畏历史、守护文化根脉,同时以创新思维激活文化遗产,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融,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注入源自历史深处的精神动能,让中华文明的活水持续滋养时代发展。
团队成员
吴京博、李奇瀚、宋怡甜、李苗雨、吕兰智
苏珊、李尚芊、白羽茜、苏柏羽、彭家蕊
卫子煜、王辛怡、刘梦姗、平雯文、李佳树
【“行走河南,豫见古都”实践总结视频展示】
(内容来源于:行走河南 豫见古都)
一审一校丨胡树飞
二审二校丨高 昂
三审三校丨薛安国
核 发丨胡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