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首页 / 青年之声 / 正文
铭记抗战荣光,共筑复兴担当——学院教师汲取奋进力量!
  • 发布人:
  • 时间:2025-09-04
  • 点击: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大会在全院教师中反响热烈,大家纷纷表示要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融入思政课,要以自觉弘扬传承伟大的抗战精神为己任,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坚定的信仰站稳讲堂。

郑州大学学术副校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吕红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正如历史所证明的那样,只有团结一致,才能战胜强敌,实现民族的存亡与复兴。团结的力量在抗日战争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无论是军队还是全体人民,只有团结一心,才能抵挡侵略者的铁蹄。民族存亡关乎每个人的利益,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凝聚起强大的民族力量,共同应对挑战。在抗战时期,民族利益至上,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各民主党派等同心协力,共同对抗侵略者,这种团结一致的精神,不仅增强了士气,也彰显了中国人民的坚韧和勇敢。团结不仅是战胜困难的必要条件,也是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保障。团结需要从每个人做起,从集体做起,共同面对困难和挑战,形成一个和谐有序、互相依靠的集体力量。正如《团结就是力量》这首歌所唱的那样,团结是力量的源泉,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伟大的抗日精神告诉我们,团结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在今天,我们需要继承和发扬这种团结精神,积极应对各种挑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薛安国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掷地有声,深刻阐释了伟大抗战精神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彰显了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一直以来,学院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通过举办系列讲座、研讨会,邀请专家学者深入解读抗战历史,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历史大势,增强应对风险挑战的意识。我们组织师生重走红色路线,在实地探访中感受革命先辈的坚定信仰和顽强意志。同时,我们积极探索将伟大抗战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通过生动鲜活的历史故事和案例分析,让抗战精神从书本中走出来,真正被学生理解认同。此次大会为我们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教学素材,我们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和全院师生一起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以伟大抗战精神为指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将其转化为团结奋斗、勇毅前行的实际行动,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培育更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任中义表示,今天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心情无比激动、感动和自豪。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全面胜利,充分说明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性。抗战胜利80年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所取得的一切伟大成就,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科学性。受检阅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喊出了,“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用最响亮的声音发出最豪迈的誓言,也喊出了全国人民的心声。我们将永远铭记革命先烈为抗日战争抛头颅洒热血的历史,永远铭记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今天取得的伟大成就,化为在工作学习中的动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工作,开辟未来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工会主席郭文荣表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现场直播刚刚结束。当我听到《松花江上》《在太行山上》《保卫黄河》《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抗战经典曲,仿佛看到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心潮澎湃!当我看到天安门城楼上的抗战老战士老同志代表,仿佛看到他们在敌人面前的英勇血战,顿生敬意!当我看到一排排新式武器亮相、一个个方队走过,禁不住感叹国之实力,无比自豪!当我听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思政课教师,倍感责任重大。让我们共同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组召集人顾成敏表示,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那段艰苦卓绝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饱经沧桑的一章,更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深知铭记历史、传承精神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的记忆和真相不会随着岁月流逝而褪色,带给我们的启迪永远映照现实、昭示未来” 。我们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就是要从那段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将伟大的抗战精神融入课堂教学中。在课堂上,我们要向学生讲清楚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讲好全民族团结抗战的英雄故事。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责任感,珍惜当今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此外,还要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培养他们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在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时,要像先辈们一样,不畏强暴、血战到底,以百折不挠的必胜信念去克服困难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要牢记育人使命,把抗战精神转化为育人动力,培养更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组召集人武艳敏表示,今天,我怀着无比崇敬与激动的心情观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当整齐的方队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走过天安门广场,当先进的武器装备一一亮相,我仿佛看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抗战历史,听到了先烈们“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呐喊。此次阅兵,既有传统主战力量展示,又有新域新质作战力量参阅,这不仅是我国国防实力的彰显,更是对无数抗战先烈的最好告慰。当前国际格局复杂多变,丛林法则抬头的风险犹存,和平来之不易的警示必须长鸣,这也让此次阅兵的历史意涵与现实意义更为凸显。作为一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思政课老师,我深知这段历史的厚重与伟大。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以14年浴血奋战、3500多万同胞伤亡的巨大代价,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未来的教学中,我将以此次阅兵式为重要教学契机,把其中蕴含的历史记忆与时代精神深度融入教学实践。我会带领学生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传承抗战精神,激励他们将个人理想与民族复兴伟业紧密相连,以青春之力守护先辈铸就的山河无恙,让伟大的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更耀眼的光芒,成为推动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党支部书记、教研室主任蒋桂芳表示,今天我怀着无比庄严和激动的心情观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从平静期待到热泪盈眶,江山壮丽的今天,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落后就要挨打,自尊必先自强,发展需要和平安定。今天的纪念是为了铭记那段屈辱与悲壮同行的历史,也是为了让我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回望来路,一簇在民族危亡之际燃起的精神之火,灼穿沉沉暗夜,点燃胜利曙光。眺望前路,唯有赓续激扬伟大精神,才能闯关夺隘,托举新的历史伟业——“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奋勇前进”!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研究生公修课教研室主任罗玉萍表示,今日,怀着无比崇敬与激动的心情,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集中观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现场直播。当雄壮的国歌响起、历史影像与时代画卷交织时,会场内掌声经久不息,更在我们心中激起层层波澜。作为研究生思政教育的一线工作者,我深切感受到:80载风雨兼程,是一部党领导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奋斗史诗,更是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在中国大地生根发芽的生动注脚。大会上对历史的深刻总结、对未来的鲜明宣示,让我们更加明晰——研究生思政课绝非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要用80年沉淀的精神密码,引导青年学子读懂“中国之治”的逻辑,厚植“强国有我”的担当。在研究生思政课教学中,教研室要将纪念大会的精神内核融入教学设计,以“大历史观”讲透“中国之理”,以“青年话语”激活“信仰之力”,让思政课堂真正成为研究生扣好学术生涯“第一粒扣子”的关键阵地。这是我们的时代使命,更是对80周年最好的致敬。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研室主任张涵表示,今天,我怀着无比振奋的心情观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这场盛大阅兵,充分展现了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彰显了维护国家主权与和平发展的坚定意志与强大实力,不仅是一次国威军威的集中展示,更是一堂震撼人心、意义深远的爱国主义教育公开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深刻诠释了此次阅兵的重大意义。当代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的一代,他们身处伟大时代,拥有广阔发展空间,也肩负着神圣的时代使命,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我深感责任在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及时将阅兵仪式所激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融入课堂教学,讲好中国故事,引导青年学子将爱国之情转化为刻苦学习、矢志报国的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与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党支部书记宋博表示,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令人心潮澎湃,思绪万千,这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和思想淬炼。历史承载过去也启迪未来。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深切体会到,抗战历史是一座蕴含丰厚育人资源的“精神富矿”。它雄辩地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引领抗战走向胜利的旗帜,是全体中国人民的主心骨。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内核的集中爆发,其蕴含的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和必胜信念,跨越时空,历久弥新。这更加鞭策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深耕这段历史。在教学中,要创新方式方法,用感人至深的英雄事迹和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将抽象的真理讲得生动具体,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思想认同,让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在科研中,要致力于将抗战历史的研究与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紧密结合,探索抗战精神融入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机制,努力产出既有历史厚度又有现实温度的科研成果,赋能思政课教学,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系党支部书记袁婷婷表示,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我心潮澎湃,深受震撼与教育。这段血与火的历史,不仅是民族沉痛的集体记忆,更是一堂深刻而沉重的思政大课。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身肩负的使命。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我们必须将这段波澜壮阔的斗争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融入教学,讲清历史的本源与主流,讲透中国共产党中流砥柱的关键作用,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伟大抗战精神所蕴含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从中汲取坚定理想信念、砥砺强国之志的精神滋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更应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将爱国热情转化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际行动,教育青年一代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阳光,继承先烈遗志,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与力量。


一审一校丨穆柔云

二审二校丨高 

三审三校丨薛安国

  发丨胡树飞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