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首页 / 党群工作 / 正文
郑在实践|探红旗渠基因,感红色情怀,宣党建理论(总结篇)
  • 发布人:
  • 时间:2018-08-30
  • 点击:

2018年马克思主义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啦

在过去的一周中

我们

参观林州烈士纪念馆和林州市博物馆

了解林州市的红色历史

重走红旗渠、参观红旗渠纪念馆

体悟红旗渠精神的伟大

访问参与修建红旗渠的老人

感受红旗渠修建的不易

一路上的欢笑 感动 收获

想和你一起回顾

出发前:开会筹备、确定实践方案

为了保证此次社会实践的顺利开展,我院进行了一系列筹备工作。在院党委副书记郑发展老师、团委书记谭宇老师、2016级本科生辅导员胡树飞、2017级本科生辅导员蔡潼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查阅资料、积极准备,确定了实践方案。

7月11日下午3时,马克思主义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在院办206室召开第一次筹备会议。

7月12日下午3时,我校举行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仪式。

 

8月21日上午9时,马克思主义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在院办206室召开组内交流会。

8月22日下午5时,马克思主义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在院办206室召开第二次筹备会议。

在路上:探红旗渠基因,感红色情怀,宣党建理论

 

七天里,马克思主义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通过文献法、访谈法、问卷法等,了解了安阳市林州市的历史概况、红旗渠的修建过程、红旗渠精神的内涵等相关知识,更加深刻地感悟到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参观红旗渠纪念馆,体悟红旗渠精神的深刻内涵

访问参与修建红旗渠的老人,感受红旗渠修建的不易

微聚焦:受到新华社的直播采访

马克思主义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在重走红旗渠过程中遇到“新华视频”的现场直播,我院党委副书记郑发展老师和2017级本科生郭景元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采访。他们分别讲述了对此次社会实践活动的感受,表达了从红旗渠精神中得到的启示。

院党委副书记郑发展老师接受新华社记者的采访

2017级本科生郭景元接受新华社记者的采访

总结宣传:各项工作持续进行

为对整个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实时记录,扩大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影响力,展现郑州大学学子风采,本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宣传组充分利用马克思主义学院新媒体平台对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实时宣传。

同学们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汇总。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及时通过微信“马院青年”和微博“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委”平台进行跟踪报道。

感悟区:暑期社会实践收获颇丰

周恩来总理说:“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走进纪念馆,红旗渠承载的厚重历史便迎面而来:一张张老照片,展现的是当年改造自然的勇气;一个个旧锤头,记录的是曾经气壮山河的声势。绵延1500公里,“定叫山河换新装”,靠的是当年林县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红旗渠精神;“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靠的则是今天林县人民“难而不惧,富而不惑,自强不已,奋斗不息”的当代红旗渠精神。红旗渠精神代代传承,不断丰富,在其引领下的林州市,安阳市乃至整个中原地区,必定越来越好!

——2016级本科生司鹏辉

在本次调研学习中,我收获颇丰。看到的每一幅历史照片都令人心生敬畏,一件件修渠工具是林州人民艰苦奋斗的见证,一张张表彰通知是对林州人民不怕困难的赞扬。通过重温革命前辈的奋斗历程,我的内心受到了强烈震撼,懂得了“不忘初心跟党走,不怕艰苦谋发展”才是我们当代人应该坚守不变的。

——2017级本科生位文帅

岁月向后,梦想在前。“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红旗渠精神在过去的岁月里大放异彩。"难而不惧、富而不惑、自强不已、奋斗不息”,当代红旗渠精神将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上熠熠生辉。红旗渠精神青春永驻,红旗渠精神永放光芒!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