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融飞燕,春风又绿眉湖岸。建党百年峥嵘路,“四史”学习正当时。为促进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的学术成长与教研交流,着力培养符合“六要”标准的思政课青年教师队伍,在学院党政领导班子的大力支持下,第二期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论坛于4月15日下午在学院102会议室如期举办。

此次论坛的主题是“百年来民粹主义思潮的批判与反思”,立足近代以来民族崛起的峥嵘历史,汲取智慧启发学理思考。论坛在刘吕红院长的指导下拉开帷幕,引言人杨向昆老师相继提出“民粹主义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有没有民粹主义?”等导引性话题,并从历史学视角进行基本回应,随后苏阳、袁婷婷、杨文亮、郭昊四位博士进行了主题发言。

苏阳老师就“民粹主义概念及其中国形态”展开论述,分析了被污名化的中国民粹主义的表现,指出中国所谓的民粹主义问题与西方有着根本不同,应上升到意识形态的高度去理解这个问题。袁婷婷老师以“民粹主义概念的尴尬及其新论”为题,强调了对民粹主义概念进行界定的重要性及意义,分析了民粹主义概念的尴尬困局,并详细地介绍了现阶段关于民粹主义概念的四个代表观点:源头说、构词说、复合说、意识形态说,最后提出要从价值观层面来分析民粹主义才可能破局。杨文亮老师结合列宁关于民粹主义的论述,围绕“苏联解体与全球治理中国方案”进行分享,提出要辩证地看待“民粹主义”,指出民粹主义有其合理的因素,不能全盘的否定它的存在,应善于发现并利用其合理地方来为我们国家的发展服务。郭昊老师以“公开信息的搜集和决策--以日本末次研究所剪报情报为例”和青年教师进行主题分享,详细分析了情报的决策功能,并指出情报搜集和民众有密切关系,对情报的把握要谨慎,以史为鉴,我们应该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郑丹群、许昊、张宗岱、赵颖、韩建力、和亚飞、杨光、陈红杰、魏珊、王卫兵、方兰欣、田向勇、张崔英等青年教师就发言主题进行思想碰撞,展开多层次、多角度的深入与谈。
最后,刘吕红院长对此次论坛给予了肯定,寄语青年教师要有朝气、要做进步的人,并鼓励青年教师要“走出去”,在观点碰撞中收获学问,在人际交往中收获友谊,在学院建设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过程中成为主力担当,在新文科发展的大背景下成长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坚力量。

供稿:赵颖 审核:刘吕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