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日晚,“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名家讲坛第二季暨迎接二十大系列讲座”第三讲在线上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马克思主义研究分会(以下简称“马研会”)、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主办,河南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研究会、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郑州大学马列主义研究会承办,《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编辑部协办。中国人民大学明德书院院长、马研会监事郝立新教授应邀授课,授课的主题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贡献”。本场讲座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教授、马研会理事田磊担任主持,来自全国各地的1000余名学员在线上认真学习。

郝立新教授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的原创性贡献”、“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世界意义”三个方面,深入阐释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贡献。郝立新指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味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代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做出了许多原创性贡献,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境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代表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最新和最重要的成果,它既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这个重大判断和理论定位体现了时代性、民族性、世界性的统一。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的原创性贡献主要表现在:一是深刻把握时代特征和历史趋势的大时代观和大历史观。从“时代”与“大局”的联系中,认识当今的中国与世界,在大历史观中把握中国与世界的发展,从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的统一中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二是提出一系列新的哲学理念和思维方法。确立了新发展观,揭示了现代社会发展的多重维度;确立了新矛盾观,揭示了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机理;确立了以文化自信为基础的文化观,揭示文化发展规律和文化强国道路;确立了新的价值观体系,阐释了多层次的价值理念;确立了科学的方法论,提出了具体多样的思维方法。三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创新性观点。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论框架可以概括为“一个新发展理念”和“七个坚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学习纲要》为文本依托,详细论述了新发展理念的八个创新点,为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做出了原创性贡献。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世界意义,集中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的有机统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来观察和认识当今中国与世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置于世界历史进程中来看,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世界历史的关系,阐明了中国道路和中国奇迹的世界历史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了世界历史特别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和人民追求正义事业的历史选择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了面向世界的开放性和对待世界文明的包容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了人类的共同价值和世界和平发展的主要趋势。
本场讲座视野宏阔、立意高远,紧扣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细致地分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的原创性贡献,阐明其对中国、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以及全人类发展的重要意义,引导师生听众从历史和哲学的高度来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