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以来,思政系师生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研讨活动,认真研读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把党的创新理论融入专业课程,融入教案、进入课堂,指导育人实践,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基础性、战略性的教育和人才支撑,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育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卓越人才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一、二十大报告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赵颖老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程在融入二十大精神方面,主要围绕三种形式展开。一是结合课程性质增进学生对大会主题的理解,把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贯彻到专业人才培养中,增强学生学好专业课,提高立德树人的实践本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思政工作者责任感。二是将二十大报告中的重要提法解读融入课程具体内容讲授,如结合三个务必、四个面对、中心任务、五大原则、五个必由之路、中国式现代化等增进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功能、目标、内容、任务、原则等原理的具象化理解。三是将二十大精神学习和宣讲活动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把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在理论宣讲活动中增进对二十大精神的学习理解,同时锻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能力。
二、二十大报告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
杨光老师认为: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为我们刻画了新的历史坐标,科学解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在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用一段话殷切寄语青年,他说:“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悟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就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的专业老师,在教学中,要坚定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学原则、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规律的基础上,根据人的心理特点和心理规律展开思想政治教育,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懈奋斗。
三、二十大报告融入《比较思想政治教育》
张崔英老师认为: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之后,觉得报告中有许多内容可以融入《比较思想政治教育》课,指导《比较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工作。比如,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重视文化建设,用文化来“聚民心、育新人”,也是欧美等国家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普遍采用的方法。又如,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欧美等西方国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也非常重视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如“资本主义制度及其优越性的教育”是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另外,美国通过“公民学”课程,使学生确立“我们是美国公民”的思想,教育学生懂得如何才能做在美国社会制度下的“好公民”。“好公民”的含义即“爱美国,爱美国的社会制度,遵守美国的法律,履行宪法规定的公民的义务”。可见,美国这个宣扬所谓“自由”的国家,也非常注重对国民的意识形态教育。
四、二十大报告精神融入专业课教学
袁婷婷老师认为: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作为思政课教师,首先要先行自觉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这样才能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学生才能更加坚定理想信念,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融入专业课教学要做到三点:一是在教学内容上探索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与专业课内容的契合点,延展专业课教学内容,拔高专业课教学内容的站位和高度;二是在教学方法上不能照本宣科,要用丰富的案例、生动的语言让学生对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融入教学的内容感兴趣,从而学进去;三是在教学载体上运用微信学习群、雨课堂等方式,及时把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最新解读内容发送给学生,并延伸相关教学内容的讨论话题,引导学生学习反思。
五、二十大报告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
时延春老师认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会议精神。在会议召开之际,已经结合会议精神给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进行了讲解。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专业课的第三章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继承与发展,加入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内容,从理论上讲清楚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和发展;结合第五章第二节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分析方法的基本方法中之系统分析法,把二十大报告中:“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作为系统分析法的具体运用来进行讲解;结合第十六章思想政治工作者修养提高方法,把二十大报告中:“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以及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内容融进教材,在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中进行讲解。
六、二十大报告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
王卫兵老师认为:党的二十大精神内涵丰富,为《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这门专业课提供了鲜活素材。报告中提到的“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可以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现代化专题研究,“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该部分内容可以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关于意识形态、文化和社会思潮等相关专题研究,报告中对于青年相关论述可以融入到青年群体理想信念教育相关问题研究。要注重融入方法研究,提升融入质量实效。
七、二十大报告融入《党的历史与党的建设》
杨向昆老师认为:《党的历史与党的建设》课程本身就是以党的发展演变、百年建设成就、党的政治、思想、组织、纪律、作风、制度建设为主要内容。二十大报告的出炉给本课程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二十大精神融入《党的历史与党的建设》课程中,其主旨思想是把历史研究的逻辑和政治逻辑贯穿其中,润物细无声,让学生通过对《党的历史与党的建设》的学习树立四个自信,明确四个选择,鉴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优越性的理性认识。具体途径可以分为三:其一,在16周的课时中,专门留出一个课时对二十大召开的时代背景、二十大报告的主旨思想、二十大形成的决议案、党章的修订等内容做一个详细的讲解。其二,将二十大报告的新提法融入到具体相对应的章节中。如在讲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对建党精神做重点讲解;在讲党的政治建设时,将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演变、内涵特征做一详细讲解。其三,可以将二十大报告前后人民网、新华网等推出的反映党建设成就的视频融入到相关课程章节中,使学生更生动地理解二十大报告的精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