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一流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指导意见》的文件精神,加快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一流专业建设,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2月7日下午,学院组织召开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本科专业发展规划研讨会。会议邀请北京大学孙熙国教授、武汉大学骆郁廷教授、清华大学肖贵清教授、华中师范大学万美容教授、兰州大学王学俭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赵淑梅教授等担任咨询专家,为专业发展规划建言献策。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各二级学科硕士点负责人,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教师以及学院在读学生代表参加了会议。学院院长刘吕红参加会议并发言,党委副书记谭宇主持会议,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学院院长刘吕红教授介绍了思想政治教育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两个专业的建设情况和发展历史,学校学院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本科专业建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博一体化建设的部署和思考,专业发展规划的撰写情况和专业发展规划咨询专家聘任的工作计划。专业系主任时延春教授和主任助理赵颖博士介绍了专业的发展规划。
随后,6位咨询专家就发展规划提出了意见建议。随后,6位咨询专家就发展规划提出了意见建议。专家们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本科专业的发展首先要处理好共性和个性的问题。专业的发展规划应该体现新文科的建设理念,进行规范化建设,在夯实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又要注意体现专业各自的特色。其次要处理好目标和课程的关系。专业培养目标要体现时代的要求,符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契合学科的发展规律,课程体系的建设要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从学科建设的高度建构课程体系,突出学科使命和区域特色。最后要注重协同发展,推动马理专业和思政专业的协同发展,完善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的协同发展,保障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的协同发展,促进理论和实践的协调发展。最后,与会老师还就专业发展规划的具体问题同6位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
谭宇副书记在总结发言中指出,6位专家在全面、深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站在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本科专业改革和发展的前沿和高度,对学院的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较高评价,指明了学院专业今后发展的方向和重点,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切合实际、针对性强,既振奋人心,又发人深省,对学院加强和改进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学院将积极围绕培育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的价值旨归,在发展中不断完善提升,将本科专业建设成为既能够融入国家战略,又能够体现区域特色,同时具有示范性和辐射性的一流专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