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下午,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公修课教研室在学院209召开新一轮集体备课会,围绕“如何上好研究生思政课”这一主题,重点讨论研究生思政课教学过程中一些现实问题,并探讨如何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备课会由杨文亮、陈红杰老师主持,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
本次备课会重点探讨思政课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一是纪律要严。教研室张逢老师、罗玉萍老师对研究生思政课课堂纪律、课堂形式、课堂内容等做进一步强调,对新进老师们容易犯的一些教学问题进行细致辅导。张老师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的“六要”要求中,首要的就是政治要强,因此老师们在日常教学中不仅要遵守教学纪律,也要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做到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和导向性的统一。
二是内容要实。教研室老师们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两门课为例,分别就两门课的课程安排、专题设定、学生参与、课程衔接、实践课时等内容进行细致讨论。罗玉萍老师和张逢老师还分别列举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的优秀做法,大家一致认为应当充分吸取其他高校研究生思政课优秀教学经验,在此基础上结合郑州大学研究生培养特点,努力做到讲好、讲深、讲活思政课。
三是效果要好。教研室老师们纷纷表示,上好思政课最终关键点在于效果要好,不能让思政课等同于简单照本宣科、政治宣传、隐性课堂,应当要让学生有扎扎实实的获得感,并对以后学习生活能够产生有益影响,真正做到立德树人。如何实现效果要好,张逢老师指出,一方面老师们要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深度,另一方面要积极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研究生教学应当以专题式教学,不同的专题也应采取不同方式方法,对于学生感兴趣的如文化专题、生态文明专题等可以设置一些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从而提高课堂效果。此外,其他老师们也纷纷表示思政课教学还要注重感情要真,要真正做到心怀学生,做有温度的思政课教师,打造有情怀的思政课堂。
备课会最后,教研室老师们对本学期成绩录入、秋季学期排课等事宜做统一安排。针对研究生思政课课程种类多、校区涉及面广、各个校区之间路程远、老师课程排不开等近些年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教研室老师们纷纷表示之后会勇挑重担,积极承担较远校区如洛阳校区课程,同时教研室也与研究生院进行协商沟通,以便后续排课安排时间、结构合理。
此次备课会历时两个半小时,各位老师纷纷表示,本次集体备课会气氛热烈、效果显著,老师们一起答疑解惑、凝聚共识,有效提高集体备课工作的质量和深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