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切实提高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理论与实践能力、切实提高学院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同时,进一步推动豫哈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结对帮扶工作,郑州大学于8月21日-8月27日举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23年暑期社会实践研习班,本次培训由哈密市委党校承办,郑州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协办。
第一组学员代表许昊老师表示:
通过哈密研学之旅,和大家一起走过了哈密的一区两县,收获巨大、感触颇丰。总结起来,可以用三个“深受”来概括:一是深受震撼。连日来,我们不停地震撼于无边的戈壁,震撼于万年不朽的胡杨,震撼于天山映照下的壮美草原,更震撼于大美中国的幅员辽阔、山河壮丽。二是深受教育。从西路军的故事,到建设兵团开垦戍边的历史;从伊吾县军工马的传奇,到边防民警的先进事迹。这些故事都真实地向我们展示了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三是深受感动。身处哈密,随处可见的“河南援建”和送往郑州的高压输电线路交相呼应,总能让人真切感动于中国人互帮互助,团结一心的民族情感。总之,一周紧张而充实的研学之旅,让我们受到了震撼、接受了教育、收获了感动。作为思政课教师,在即将开始的新学期,相信我们每一位老师都一定能用我们亲身感受到的来自自然的、历史的、情感的新疆故事,讲好我们课堂上的中国故事。
第二组学员代表陈红杰老师表示:
此次实践研学充实丰盈,收获满满,有三个之感:一是感受,深刻感受到新疆之美,发展之快。新疆的天山峻岭、大漠戈壁、胡杨草原等自然景观,以及瓜果飘香、浓厚异域风情的人文景观等,无不展示着新疆的大美天成及独特魅力。从偏远落后到旅游胜地的变化也是新疆在国家诸多政策扶持下快速发展的结果。二是感动,深深感动于豫哈情谊之深,中华民族一家亲。哈密人民对河南人民的浓厚热情以及河南对哈密的产业、民生文化等领域多点援疆工作,书写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和谐画卷。三是感慨,深深感慨于民族团结来之不易。新疆之所以有今天的和平稳定,民族团结,是几代领导人关心谋划、几代新疆人艰苦奋斗扎根驻疆、全国各地大力支援的结果。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要把这些新疆建设的红色事迹、开疆守疆建疆的伟大精神传承下去,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第三组学员代表陈毅老师表示:
我想用三个词来总结我这一周的学习体会:第一个词叫“感谢”。一是感谢学校和学院给我们这么难得的机会来到新疆、来到哈密,让我们能够暂时摆脱相对繁琐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增长我们的见识,提升我们的觉悟。二是感谢陪同我们研修的哈密市委党校工作人员,尽管这里条件有限,但他们还是尽了最大的努力保证我们有了很好的学习体验。第二个词叫“感动”。从清朝左宗棠抬棺入疆平叛,到西路军艰难西征打通与苏联的联系,又到一九四九年后无数解放军驻扎新疆、开垦新疆、建设新疆。当我们现场学习时,能更加深切感受到今天的新疆之美与发展之快来之不易,感动于这些事迹背后的精神力量!第三个词叫“感恩”。口头说的感谢,或者精神上的感动肯定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还是感恩。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要向学生们积极宣传新疆故事,让更多的年轻大学生认识新疆、爱上新疆。特别是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环境,我们在课堂上一定要引导学生进一步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第四组学员代表贾浩老师表示:
首先,代表我们组向负责本次培训活动的各位领导老师表示感谢,感谢学院领导老师给我们的研修选择了这样一个优秀的培训基地。感谢主办我们这次培训的中共哈密市委党校的各位领导老师,以及我们两位郑州大学的班主任,他们在我们休息的时候还在付出劳动。再次感谢他们对培训的保驾护航!然后,就是分享一下这次现场研习的心得体会,在此举几个典型的意像,第一个就是军功马的传奇,我们如果在书本上看的话,它就是一个故事。但当我们实地到了胜利峰听老师的讲解,再看看那个军功马的雕像,感觉就十分真切。第二个就是在下马崖派出所看到民警使用了几代人的马靴,有一个马靴已经断底了,当地民警就用钉马掌的钉子把它钉上继续使用,还有一个民警为了给老百姓修鞋专门做的修鞋工具,而且一直到他退休还在帮老百姓修鞋。水井也是一个本次研学一个重要的意像,在新疆这样一个干燥缺水的地方,党和边防战士每到一处先帮老百姓修水井,饮水思源,这就增强了民族感情。我们每天都有一个研学的主题,13师讲的是兵团精神,胡杨林体现的胡杨精神。我们思政课教师本身对两山论都非常熟悉,但是当我们真正到祖国边陲看到大好河山,就是想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回去讲给学生听,这即是本次研学的应有之义。最后汇报一下我们组的学习情况:我们组主要由纲要教研室老师组成。成员都按照培训纪律按时地参加培训,在繁忙的学习之余,组员进行了深入交流,比如年轻老师向经验丰富的老师请教教学经验,年轻老师之间也交流了生活方面的问题,为回去更好地完成工作和生活中的目标做了准备。总之,这次研学让我们收获颇丰、赋能满满!
第五组学员代表任中义老师表示:
一是学习了知识,增强了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并提出了“八个相统一”的教学要求。我们这次实践考察,正是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八个相统一”,尤其是其中的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要求。考察结束后,我们要学以致用,理论研究要增强实践的温度,教育教学要增强理论的深度。二是体验了风土人情,增强了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同。在哈密学习考察期间,我们深入田间地头、红色遗址、山川湖泊,亲身感受了哈密的风土人情和红色历史,增强了对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一家亲的认同。三是交流了思想,增进了和同事们的友情!在考察期间和同事们朝夕相处,同吃同住同学习,大家相互帮助,相互关怀,增强了了解,增进了友谊!
第六组学员代表周治健老师表示:
非常感谢哈密市委党校和学校学院给我们提供这趟新疆旅程,其实感谢第六小组各位成员的无限信任。这次哈密之行给我带来了三个第一次。第一次踏入祖国西北边疆,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好河山,感受边疆民族的热烈。第一次眺望祖国边境线,在淖毛湖遥望胡杨林边界,当地人告诉我们胡杨的边界就是祖国的边界。第一次观看民族团结作品展,在下马崖乡,观看边境派出所介绍,聆听当地维吾尔族十二木卡姆表演,他们的歌声就是一步民族大团结乐章。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作为一名形势与政策教师,如何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专题,就需要深入祖国边疆、走进边境地区、聆听民族作品,我相信各位老师一定有了新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