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切实提高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理论与实践能力、切实提高学院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同时,进一步推动豫哈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结对帮扶工作,郑州大学于8月21日-8月27日举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23年暑期社会实践研习班,本次培训由哈密市委党校承办,郑州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协办。
本次实践研习活动围绕革命历史传统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以胡杨精神、兵团精神为代表的中国精神教育及文化赋能、生态绿色发展主题实践活动等内容进行研习培训。本次活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通过理论与实际、历史与现实,充分利用哈密市及其周边等多项红色文化资源,以专题讲座、现场教学、自主学习及实地调研等形式开展实践研习,为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和资源。

8月21日,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吕红、郑州大学教务处处长赵军、郑州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魏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谭宇、副院长杨静娴、副院长魏星及部分思政课教师代表一行14人赴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开展调研交流活动。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王瑞生、党委委员、副院长寇世田及党委组织部、思政部、科研处、教务处、人事处负责同志和部分教师代表参加交流座谈会。
与会人员还围绕访学交流、远程联动、师资培训、教研协同等问题展开深入交流探讨。教务处处长赵军、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谭宇等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进行了交流发言。

8月22日上午,郑州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23年暑期社会实践研习班开班仪式在哈密市委党校举行。校纪委副书记李振伟、继续教育学院党委书记何建强、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魏强出席开班仪式,教务处处长赵军出席开班仪式并为研修班授旗,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吕红、哈密市委党校副校长夏国琦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60余名专兼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及哈密市委党校相关负责老师、继续教育学院相关负责老师参加开班仪式。开班仪式由哈密市委党校副校长张乃仁主持。

8月22日上午,研习班集体参加专题学习。哈密市委党校高级讲师张小贤以《西路军精神内涵及其时代价值》为题,为全体参训教师上了一堂内容丰富、生动精彩的专题党课。张小贤老师从西路军西征的历史背景、征战的历史过程、西路军的精神内涵、西路军精神的时代价值等方面,对西路军壮烈的斗争历史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课程结合悲壮的战斗过程、感人的人物事迹向大家生动展现了西路军顾全大局、服从命令,团结一致、同仇敌忾,生命不息、战斗不止,艰苦奋斗、顽强不屈的革命精神。通过专题学习,各位老师深刻体会到了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激励大家自觉弘扬伟大的革命精神。

8月22日下午,研习班来到哈密市博物馆,开展“传承历史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主题现场研学活动。研习班在讲解员的引导下依次参观了“哈密自然与地质陈列展”“哈密古代文明展”,在自然与人文、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的结合中加深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认识。

随后,研习班又来到哈密市伊州区回城乡阿勒屯古街,领略民族特色的历史文化,感受乡村振兴的哈密实践。走在古街上,学员们细细品味哈密刺绣与十二木卡姆,慢慢欣赏农民画与葫芦雕刻艺术,被四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资源的魅力深深吸引。深刻的领悟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各族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这是今天我们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哈密市将阿勒屯村打造成了乡村文旅精品村,不仅实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传承,还帮助农村劳动力实现了就业致富,成为边疆地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生动实践。

8月23日上午,研习班来到哈密市伊州区左公文化苑进行集体“中华民族共同体”主题学习活动。左公文化苑主要以时间为脉络,以事实为依据,通过“经略西域”“浩气长存”“左公在哈密”三个展厅内容,集中展现新疆各族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共同开拓辽阔疆域,使各族群众深刻理解和铭记左宗棠的丰功伟绩和新疆各族人民抵御外来侵略、维护祖国统一的光辉历史。通过主题实践学习,老师们纷纷表示维护祖国团结统一和边疆安全稳定,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全国人民的共同责任和追求。

8月23日下午,研习班来到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新星市博物馆体验,进行“聆听军垦之声,感悟兵团精神”主题教育活动。在博物馆讲解员的带领下,研习班先后参观了序厅、“新星升起,东疆大地”、“烽火红星,金戈铁马”、“瀚海红星,屯垦戍边 ”、“新星璀璨,领袖引航”、尾厅6个部分。通过珍贵的文物藏品、详实的史料,研习班老师们了解了十三师新星市创建的历史、变迁史,感受到了一代代兵团人舍生忘死,赤胆忠心的艰辛历程和丰功伟绩。大家纷纷感慨于军垦战士的艰辛与不易,更加震撼于革命先辈为了共产主义理想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时代精神。

8月24日上午,研习班来到哈密市伊吾县县城,开展“红色伊吾—重走英雄之路”主题学习活动。在伊吾保卫战遗址--胜利峰下,通过讲解员的介绍,研习班共同回顾了伊吾四十天保卫战的峥嵘岁月,大家对当年战士们浴血奋战、不怕牺牲、慷慨赴死的英雄事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仿佛那段用血与肉铸就的光辉历史、一个个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身影就出现在眼前。此次主题学习结束后,老师们纷纷表示要在今后的教学与工作中,积极宣扬红色事迹,赓续红色血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8月24日下午,研习班来到哈密市伊吾县下马崖边境派出所,开展“聆听百姓故事,共筑团结之花”主题学习活动。下马崖边境派出所2021年被党中央表彰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先后7次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被公安部命名为第二批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在派出所民警讲解员的引导和介绍下,研习班参观了下马崖公安边境派出所营区,聆听了民警同志们打“爱民井”、修“团结路”、建“连心坝”、办“下马崖乡物流站”等爱民帮民事迹,接受了一次深刻的党性党风教育。

随后,研习班来到下马崖乡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讲解员的介绍下,研习班共同参观了农民画展,一幅幅生动的农民画展示出下马崖乡自然纯朴的民风、深厚团结的警民情以及社会生活的和谐安宁,大家充分感受到民族团结进步之花的绚丽多彩。最后,研习班全体老师共同聆听了十二木卡姆老艺人演唱红歌,并与老艺人积极互动,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中华民族一家亲”。

8月25日上午,研习班来到哈密市伊吾县淖毛湖镇,开展“品悟胡杨、庚续胡杨精神”为主题的学习活动。研习班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以时间为脉络,从千年胡杨参观到万年胡杨区,真切感受胡杨树“活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的震撼。随后,研习班以组为单位,围绕胡杨精神交流感悟,分享感受。大家被胡杨树顽强的生命力和“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扎根边疆、甘于奉献”的精神深为感动,认为这正是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精神的象征。
胡杨精神不仅是新疆人的精神、兵团人的精神,也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国家的精神、时代的精神。我们要将胡杨精神内化为精神动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书写精彩人生。通过此次主题学习活动,老师们纷纷表示要在今后的教学与工作中,大力培育和积极践行胡杨精神,用胡杨精神感召人。进一步凝聚为党育才、为国育人的强大精神动力,让更多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成为胡杨精神的践行者。

8月26日上午,研习班来到巴里坤县委党校进行集体学习。巴里坤县文旅局局长蒋晓亮以《文化融合,一脉相承——历史名城巴里坤》为题,为全体参训教师上了一堂内容丰富、生动精彩的专题党课。蒋晓亮从文化交融演变历程的角度详细讲解历史上巴里坤是如何通过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种形式的民族交融而逐渐形成了极具汉文化色彩的巴里坤式特色,这种特色也造就了其在新疆民族文化中的唯一性。通过主题学习,老师们表示在今后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充分挖掘和有效运用新疆各民族交往的历史事实、考古实物、文化遗存,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研究。

随后,研习班又前往巴里坤县文博园进行现场主题学习,前后参观了巴里坤县清代古粮仓、巴里坤县历史文化馆、巴里坤县主题文化馆、巴里坤县民族团结展馆、巴里坤县杨忠贤纪念馆,进一步深入学习了从古至今巴里坤县在推动文化融合、民族团结等方面的重要贡献,并表示一定在课堂中融入这次研习所学知识,向学生讲清楚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和多民族聚居地区,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血脉相连、命运与共的重要成员。

8月26日下午,研习班又前往巴里坤县高家湖湿地开展主题为“‘两山理论’在巴里坤的生动实践”现场学习活动。在讲解员的详细讲述下,老师们了解到巴里坤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草原生态区,曾经一段时间,由于气候降水等原因以及过度放牧和规模化农业开发现象,使得巴里坤草原出现地下水位下降,土壤盐渍化,草场荒漠化等严峻的生态问题。党的十八大以后,党中央下决心彻底治理全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巴里坤县坚决贯彻执行习近平总书记“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思想,并在党和国家支持帮助下,花大力气、下真功夫开展草原生态修复工作,出台政策、关停企业、治理污染、发展旅游,从根本上扭转了草原退化趋势,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打下了牢固基础。从面积日渐萎缩,到生态逐步恢复,再到如今“悠然见南山”的意境,巴里坤湿地的变迁再次诠释了“人类善待自然,自然也会馈赠人类”的道理。

8月27日上午,郑州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23年暑期社会实践研习班结班仪式在哈密市委党校举行。校纪委副书记李振伟、继续教育学院党委书记何建强、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吕红、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魏强,马克思主义学党委副书记谭宇、副院长杨静娴、魏星及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书记马秀峰出席结班仪式。刘吕红作总结发言,6名学员代表分享学习心得。60余名专兼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及哈密市委党校相关负责老师、继续教育学院相关负责老师参加结班仪式。结班仪式由哈密市委党校教师、研习班班主任解冰峰主持。
刘吕红从三个方面总结了此次实践研修:第一,收获。此次实践研修得到了哈密市委党校的大力支持,进一步推动了郑大马院与哈密职业技术学院的帮扶联系,拥有了友谊;此次实践研修让老师们感受到了不一样的边疆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等,扩大了视野;感受到了以兵团精神、胡杨精神为代表的的精神力量,获得了力量;老师们在研修期,遵守纪律,相互协作,得到了淬炼。第二,感谢。对哈密市委党校、继续教育学院的相关领导老师,以学校相关部处领导、马克思主义学院相关老师的工作付出表示感谢。第三,前行。此次实践研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思想教育的一次深化,帮助思政课教师在行走中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希望大家新学期再出发,能把相关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切实提升思政课育人实效。
本次暑期社会实践研习活动共历时七天,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了豫哈两地高校既有合作成果,为深化合作空间,拓宽合作领域奠定坚实基础,为探索思政育人跨区域共同发展注入新动力。全体研习教师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认真的研习态度,圆满地完成了此次研习活动。通过本次研习活动,使参与研习的思政课教师印象深刻、收获巨大,进一步增强了对党和国家民族政策、边疆政策的理解与认同,进一步深化了对党的辉煌成就、历史经验、优良传统的认识与把握,进一步明确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使命与责任;收获了丰富的思政课教学资源,有效提升了基本理论素养及教学水平。接下来,学院、各研修小组以及教师将认真总结此次研修学习的成果,充分挖掘优秀教育资源和教学案例,使其进一步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活动之中,切实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助推我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