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院召开2023年秋季学期期中集体备课会
  • 发布人:
  • 时间:2023-11-13
  • 点击: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思政课,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水平,高质量推进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119-10日,学院各教研室组织召开集体备课会,开展教学自查,研究教学问题,部署教学工作。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以“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为主题展开研讨,教研室主任张涵主持会议。老师们在研讨中表示,融入爱国主义教育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内涵式建设的应有之义,应在教学内容中精巧地设置相关议题,实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大家还围绕着近期课程教学中的重难点、教学计划执行情况、实践教学的开展等方面进行充分探讨。通过交流和分享,进一步明确了教学目标、计划和方法,有效提升了课程教学质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召开“期中教学工作总结和提升”集体备课会,教研室主任郭彦森主持会议。老师们畅所欲言,讨论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课程教学、教材和课堂的具体思路和举措;介绍了各自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研究了课程教学重难点、课程考核方式方法、实践教学主题和具体实施方案。郭彦森在总结中强调,要深刻认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重大意义,全面准确把握融入的思路和目标,要深入研究、分析教材中所有章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学日历把握教学进度,按照要求开展好实践教学,确保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围绕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概论课进行研讨,教研室主任任中义主持会议。任中义分析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新挑战新问题,并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等三个方面提出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概论课的有效路径。教研室老师们分别从红色文化、革命先烈、领袖人物、党的伟大成就、教材蕴含的爱国主义元素等方面阐释了爱国主义如何融入概论课教育教学。最后,大家就新版教材的重点难点、本学期教学计划安排和实践教学情况等问题开展深入交流和探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召开期中集体备课会,教研室主任冯聚才主持会议。冯聚才指出,爱国主义贯穿中国近现代史发展全过程,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思政课堂,既要把握“全面”,也要掌握“重点”,讲好中国故事,讲准历史事实,教育引导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发展之中。老师们结合授课实际,围绕爱国主义教育融入纲要课程、本学期教学计划执行情况、实践教学和微视频拍摄等展开交流。冯聚才总结时强调,思政课教师应主动将爱国主义教育精神落实到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要根据新教材布局主动调整教学安排,做好课前准备,加强课堂管理,注重师德师风,提高教学质量。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召开专题集体备课会,教研室主任吴红主持会议。教研室集体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条文,深入领会其出台目的、重大意义和应用价值,一致认同要从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实践教学、教学评估等方面将爱国主义教育精准、系统、有机融入德法课教学全过程。老师们还围绕本学期课程教学重难点、教学计划执行情况、实践教学等内容进行交流讨论。总结环节,吴红对下一阶段教学工作进行布置安排,并要求教研室教师积极将爱国主义教育法相关规定融入德法课教学各个环节,切实推动德法课教学高质量发展。

形势与政策教研室召开“爱国主义融入思政课教学”线上集体备课会,周治健主持会议。老师们踊跃发言,认为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职责所在,也是情怀所系,要结合形势与政策课程特点,将爱国主义更鲜活、更具体地有机融入到各个专题的教学中,引导大学生关注时政,了解近期国内外形势,增强大学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老师们一致表示,要积极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更加扎实地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广大学生培养爱国热情,坚定理想信念,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伟力。

研究生公修课教研室围绕“爱国主义融入思政课教学”进行研讨,陈红杰主持会议。备课会中,张逢提出,思政课最基础的功能和价值就在于政治培育、精神引导,应时刻注重对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教育。罗玉萍认为,教学工作中应注重用好国内外热点问题、真实案例,增强思政课爱国主义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大家还就课堂形式、案例选择、知识重难点、实践课时安排等教学问题展开充分讨论。老师们一致认为,要提高自身理论素养,创新教学方式和手段,增强青年学生的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