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高质量推进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不断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水平,12月14日下午,学院各教研室分别组织召开集体备课会,围绕课程建设、教学能力提升、实践教学、期末工作安排等问题进行研讨,全体思政课教师参加,会议由各教研室负责人主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全体老师认真学习关于师德师风建设和思政课建设的相关文件要求,对学期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对期末考核工作进行安排,对实践教学的方案、目标和方法方式等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形成了实践教学成果验收和考核评价的相关机制。韩建力、刘雯炀、郝垚丽、苏彦玲四位青年教师围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国式现代化、文化自信、全面从严治党等主题进行教学展示,与会老师从教学设计、课堂导入、逻辑框架、教学语言、案例运用等多维度进行评议和展开讨论。教研室主任张涵总结时指出,教学展示活动是一个相互学习促进和查找问题不足的机会,要明确教学改革和教学能力提升的方向与思路,持续苦练内功,用心用情用力上好“新思想”这门关键的思政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集中讨论了“金课”建设的具体思路和举措,对照教学计划和教学日历对教学进度进行自检自查,围绕教学竞赛进行深入探讨。教研室主任郭彦森在会议总结时强调,在学期末来临之际,老师们要站好最后一班岗,根据教学日历把握好教学进度,确保高质量完成本学期教学工作;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端正教学态度,提高教学质量,避免出现各种“水课”;青年教师要加强教学训练,认真打磨教学选题、思路和课件,不断提升教学能力。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集中研讨教学进度,教研室主任任中义部署实践教学成果评比、期末考试等相关事项。与会老师围绕建设一门以内容丰富、视野前沿、方式创新为特征的概论金课,进一步提升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水平等问题展开讨论,一致认为应建立教研室内部磨课的常态化机制,充分发挥“以赛促教、以赛促研、以赛促学”的作用,通过磨课发现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从而有针对性进行解决,不断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水平。青年教师表示一定认真打磨课程、多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学习请教,着力提升教学能力水平,全力上好每一堂思政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主任冯聚才指出,加强课程建设的核心是要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时代背景、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原创性贡献等进行深入研究和学理化传授,真正做到把鲜活的思想讲鲜活,把彻底的理论讲彻底,要求老师们在教学和科研上下功夫,以教学竞赛的要求上好每一堂课,打造更多的思政金课。教研室老师一致表态,要坚守师德底线,明晰课程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做到勤学、慎思,不断提升自己专业能力和水平,顺利推进后续教学工作高质量高效率开展,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努力工作,勇毅前行。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主任吴红对本学期整体教学进度进行部署,要求把握教学节奏,做好实践教学、学期教学收尾和期末考试工作。教研室围绕“如何建设思想道德与法治金课”展开热烈讨论;围绕上级听评课要求,结合《教育部听课打分表》展开自查自检;围绕青年教师培养和教学能力提升进行研讨;围绕学院内涵式建设积极建言献策。吴红在总结中强调,教研室要积极将教学和教研结合起来,坚持以教促研和以研促教“两手抓”,坚持把青年教师培养放在突出位置,鼓励思政课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竞赛,实现以赛促教,不断推动教研室教学和科研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形式与政策教研室围绕课程建设展开研讨,与会教师纷纷表示讲好思政课是思政课教师的基本职责和光荣使命,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的“六个要”和“八个相统一”的要求,讲出政治高度、理论深度、情感温度,不断增强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要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吸引学生,坚持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在师生互动中传播真理、解决学生思想迷茫;要随时关注和学习时事政治,将时事政治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达到以教促学,以学促研的效果;要积极做好课程建设和提高教学能力,通过教研室集体磨课和集体备课形式,努力提升教学技能和教学水平,最终把思政课打造成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金课”。
研究生公修课教研室针对近期教学情况进行总结和部署,围绕期末课程考核、试卷批阅、成绩录入、实践作业等事项展开热烈讨论。陈红杰对往年成绩录入存在问题进行说明,提醒老师们期末成绩管理一定要做到批阅认真规范、给分合理合规,同时要注重成绩录入截止日期。张逢对教研室金课建设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强调要发挥老中青传帮接代作用,老教师要多多分享授课经验进行业务指导,年轻教师要积极踊跃参与教学竞赛,以赛促教,争取培养一批批高水平思政课教师,打造高质量金课。最后,教研室进行教学展示和相互评教,与会教师纷纷表示,要持续加强备课磨课,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