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题”分论坛成功举办
  • 发布人:
  • 时间:2024-03-20
  • 点击:

3月17日,首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后论坛暨“党的二十大与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学术研讨会——“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题”分论坛在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102会议室顺利举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新疆大学、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郑州大学等单位的博士后围绕主题作发言交流。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陈毅、祁磊等出席会议并作指导点评。分论坛由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蒋桂芳教授主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钱津认为当代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需要建立在辩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辩证唯物历史观的建立开创了人类对自身和自身历史认识进步的新时代。来自新疆大学的黄光华认为数字技术的社会主义应用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数字技术的结合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广东警官学院的卢文忠认为正确推动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坚持批判性分析和鉴别,坚持在发展中改善民生,坚持和推动新型全球化。北京科技大学博士后王大千从国际关系理论角度分析中美关系,为有效解释中美关系演变的理论作新尝试。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侯晓丽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所开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对于世界人民探索另一种现代文明道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郑嘉禹指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特征,同时也是目标。华南理工大学的胡华提出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标识性话语,在语源、语意、语用维度蕴含着一以贯之的整体性逻辑。陕西师范大学刘亚鸽提出数字劳动的异化加快了资本的流通速率。数字劳动中女性的情感劳动创造出更多的经济价值。中国人民大学王翔认为推动人类文明新形态话语的国际传播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在创新话语内容、拓展传播渠道、改进叙事方式等方面协同发力,从而有效提升其在国际社会上的认同度和影响力。华中师范大学张亚席指出透视马克思对小资产阶级的分析批判,不仅利于人们正确认识小资产阶级、认清革命的主体力量只能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而且能够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为无产阶级开展“共产主义革命”提供理论前提并指明前进方向。

点评环节蒋桂芳教授指出,大家的发言聚焦“21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主题,报告的问题意识突出、理论意蕴深刻。论文涉及内容从意识形态到人类文明新形态,从原著研读到前沿问题,十分丰富,反映了青年马克思主义学者的较高理论素养。

与会师生针对发言内容进行了充分沟通、深入探讨,现场气氛热烈,“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题”分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1C733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