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首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后论坛暨 “党的二十大与 21 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学术研讨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论坛在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6室顺利举办。来自吉林大学、兰州大学、北京科技大学、郑州大学、中共安徽省委党校、河南省军区政治工作局等单位的博士后、博士生围绕主题作发言交流。分论坛由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委员郭彦森教授主持。
吉林大学刘薇从存在论向度和社会批判理论向度出发进行阐述,认为马克思生产理论不但能够回应后现代主义对“生产”的解构性意向,而且能够更为深刻领会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现实发展及其对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社会发展模式的反思与超越。北京科技大学师缔文从价值意蕴、理论特质和实践向度三个层面对习近平关于公平正义的重要论述进行宏观分析,指出习近平关于公平正义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公正思想的继承发展、是对中国共产党公正思想的深化拓展,对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社会和谐、推动人类社会实现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兰州大学朱楠楠指出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征程中凝练了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思想精髓与实践品格,对新时代人民军队的建设有重要启示。中共安徽省委党校胡中月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以及对“四史”的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从理念之维、价值之维、立场之维、实践之维四个维度阐释了崇尚英雄、学习英雄、捍卫英雄、关爱英雄,其内容体系有机统一,构成了习近平礼赞英雄的整体性构图。河南省军区政治工作局赵磊结合工作实际,与大家深入探讨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践行方式。郑州大学方兰欣副教授围绕以上选题,从规范学科属性、深挖文献资料以及细化论文选题等视角发表了各自见解。
郭彦森教授在总结发言中指出:一是深耕理论基础,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阐释其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二是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六个必须坚持”的基本问题,深入推进相关问题的研究与阐释。三是加强学理阐释,增强论文写作的学理性和科学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