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9月28日,第二届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后论坛暨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学术研讨会在郑州大学举行。
郑州大学党委副书记王利国出席开幕式并致辞,郑州大学人事部副部长徐哲做论坛筹备情况说明。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30余所高校、杂志社的专家学者,博士后、博士生及郑州大学师生代表参加会议。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薛安国主持会议开幕式环节。
王利国在致辞中指出,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共同研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恰逢其时、意义重大。他强调,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一要深化理论研究,打牢学术发展根基,不断创新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贡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的力量;二要强化教研互动,努力实现“教研相长”,让学术研究回应思政课教学的现实需要;三要明确使命担当,主动回应时代发展之问,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学术智慧。
主旨报告第一阶段,清华大学肖贵清教授、西北工业大学卢黎歌教授、南开大学纪亚光教授、中山大学李辉教授分别围绕“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何以可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改革”“从中国式现代化视角再认识: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一体化建设”等主题进行报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杂志社编辑张博婉主持第一阶段主旨报告。
主旨报告第二阶段,北京大学周良书教授、武汉大学李楠教授、四川大学付志刚副教授、郑州大学贾浩副教授分别围绕“现代化与跨学科研究”“新时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遵循”“关于李大钊之死舆论风潮与中国共产党革命话语权建构”“新中国对国际组织政策的演进——以中国和西欧联盟关系为例”等主题进行报告。《社会科学辑刊》杂志社编辑何林主持第二阶段主旨报告。
分论坛交流环节,与会人员围绕“新中国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研究”“新时代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发展研究”“‘两个结合’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研究”四个分论坛议题展开论文宣讲和专题研讨。
郑州大学学术副校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吕红从三个方面作本次论坛的闭幕式总结。一是论坛的成功举办为大家提供了交流的机会和展示的平台,无论是专家报告还是分论坛讨论,都展现了浓厚的学术氛围,这激励着郑大马院今后持续举行更为深入的研讨活动。二是本次论坛主题是“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学术研讨会”,正值国庆前夕,以学术交流的方式向祖国深情告白。鼓励青年学者深入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以更好地指导学习与生活。三是“丰满不在身体,而在我们的灵魂”,希望每位博后在思考的过程中,更加笃定地丰富自己、发展自己、贡献社会。希望大家可以常聚、常新、常来、常聊、常进步,期待来年再相见。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徐志翔主持闭幕式。
据悉,“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后论坛”是郑州大学创办、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的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后为参会主体的全国性学术论坛,本次论坛共收到来自南开大学等全国高校青年学者投稿论文100余篇,经专家组评审,优选出70余篇优秀论文参加此次论坛宣讲交流。
一审一校丨和亚飞
二审二校丨徐志翔
三审三校丨薛安国
核 发丨胡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