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新春团拜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紧扣《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和全国两会精神,以“三个强化”为牵引,系统推进2025年春季学期思政课“开学第一课”,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筑牢思想根基。
一、强化顶层设计:构建“双轮驱动”保障体系
党政齐抓共管,明确教学方向
实施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行动计划,把“开学第一课”纳入年度重点工作,制定《2025年春季学期思政课教学实施方案》,突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核心任务,将全国两会“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数字教育”“教育现代化”等议题与《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的“三大属性”“六大特质”“八大体系”深度融合。学院班子成员落实“联系教研室”制度,分课程参与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确保教学方向与党中央决策部署同向同行。
组织保障夯实,形成责任闭环


召开新学期工作推进会
组织召开春季学期党政联席会、干部工作会、全体教职工大会、青年教师座谈会等专题会议,专门研究、讨论、部署以“开学第一课”为重点的春季学期系列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学院班子—教研室主任—授课教师”三级责任清单,将“开学第一课”质量纳入教师年度考核指标,对课程设计、案例更新、学生反馈等环节实行全流程量化管理。
二、强化教学研究:推进“三阶联动”备课机制
理论深挖:贯通政策精神与教学主线
各教研室重点研讨全国两会精神和《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组织教师深入学习讨论相关内容,梳理形成相关教学重点清单和教学专题。例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将相关精神融入课程教学框架,形成了以“知识传授—能力提升—价值引领”为逻辑主线的思想共识;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通过经典案例,展示新时代成就,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发展与国家命运的关系;形势与政策教研室要求教师密切关注国内外时事动态,将最新形势变化融入教学内容,确保课程内容的时效性与准确性;马克思主义理论系教师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为切入点,生动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要义。
案例创新:本土实践与时代热点结合
聚焦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组织教师编写《高校思政课教学案例集》,案例集紧密围绕本科生、研究生7门思政课程核心内容,将本土资源与时代热点紧密结合,系统构建覆盖理论教学与实践育人的多维案例体系。例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依托河南红色资源,以“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等本土案例阐释历史逻辑,激励大学生奋进新时代、新征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以“教育强国”“科技创新”等鲜活实践为素材,通过“小切口”映射理论伟力,强化学生政治认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聚焦提升学生辩证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通过引入经典历史与现实案例,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学情校准:问卷调研与集体备课联动

开展思政课学情大调研






召开课程集体备课会
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情大调研”,设计“学习热情”“学习投入情况”“学习状态”“课堂评价”“教师评价”“课程评价”六类问题,面向全校学生发放调研问卷。通过学情调研了解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情况,从而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革。建立思政课教学“周研讨、月总结”制度,每周开展教研室内部备课,每月组织跨教研室的教学磨课暨教学技能展示活动,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
三、强化质量监控:完善“三维闭环”督导机制
全覆盖听课:双线督导压实责任


深入课堂一线开展听评课
开学第一周,学院班子带队深入教学一线开展“听评课”活动,重点考察“课程政治方向正确性”“教学内容创新性”“学生参与活跃度”三大指标,细致检查教学设备运行、环境卫生及师生到课情况。课后,学院班子与授课教师围绕教学设计、内容深度、师生互动、课堂管理进行交流互动,既肯定亮点,更聚焦优化方向。学院教学督导委员会采取“随机抽查+跟踪听课”方式,进行听评课,形成“一课一表”评价档案。各教研室也组织教师开展内部互听互评,增进教师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借鉴。
多维度质评:问题导向提质增效
针对评课中发现的共性难点和个性问题,召开学院教学工作会和教研室“一对一”整改座谈会,要求教师两周内提交优化方案。深入开展“传帮带”工作,按照“以老带新”原则,选配副高级以上老教师对新上岗教师进行“一对一”教学指导,通过教学诊断、跟岗学习、教案重构等举措,开展具体的教学科研指导。打造3—5门“示范课堂”,开展全院观摩,推动教学质量螺旋上升。
长效化激励:考评结合激发动能


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
依托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项目《高校思政课以课堂为中心“三位一体”质量评价体系建构及应用》,持续完善思政课综合评价运用。用好本科教学质量管理平台,开发“教师教学能力数字档案库”,实时记录教师听课评课、竞赛获奖、教研成果等数据,为职称晋升、评优评先提供可视化支撑。
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三个强化”为引擎,系统推进思政课“开学第一课”党建引领有力度、教学研讨有深度、质量督导有精度。下一步,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将在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基础上,持续深耕思政课“责任田”,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郑大马院方案”。
(内容来源于:豫教思语)
一审一校丨胡树飞
二审二校丨高 昂
三审三校丨薛安国
核 发丨胡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