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院朱西周教授连续刊发“新时代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学习教育研究成果并主持主题班会
  • 发布人:
  • 时间:2025-04-17
  • 点击: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基石,青年一代是守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力量。近日,学院朱西周教授在顶端新闻平台连续刊发两篇学习教育研究成果并主持主题班会,聚焦新时代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主题,系统阐释青年学子在国家安全体系中的使命担当。系列文章结合高校思政教育实践,深入探讨如何通过主题班会、宣传教育等途径强化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激发青年群体主动成为国家安全的宣传者、践行者和守护者。朱西周教授的研究立足现实需求,为高校思政工作提供了创新思路,也为青年学子厚植家国情怀、筑牢安全防线注入新动能。

大学生要做国家安全的宣传者、维护者和践行者

/朱西周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国家安全面临着诸多挑战与威胁。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肩负着重要的时代使命,理应成为国家安全的宣传者、维护者和践行者,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做国家安全的宣传者:普及知识,凝聚共识

国家安全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许多普通民众对其内涵和重要性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大学生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具备较强的知识传播能力,应当积极主动地学习国家安全相关知识,并通过各种途径向身边的人进行宣传。

一方面,大学生可以利用校园内的社团活动、主题班会、学术讲座等形式,组织国家安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向同学们普及国家安全的概念、法律法规以及面临的威胁等。例如,通过展示一些因泄露国家机密而导致严重后果的真实案例,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国家安全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增强同学们的国家安全意识。

另一方面,大学生还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的力量,扩大宣传范围。在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平台上发布有关国家安全的科普文章、短视频等内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形象生动的案例,向广大网民传播国家安全知识。通过这些努力,凝聚全社会维护国家安全的共识,营造国家安全,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二、做国家安全的维护者:增强意识,勇于担当

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大学生要时刻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责任感,增强自身的国家安全意识,自觉抵制一切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大学生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参与任何可能危害国家安全的活动。例如,在网络上不随意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不泄露国家机密和敏感信息,不参与邪教组织等非法活动。同时,要警惕境外势力的渗透和破坏,对于一些打着文化交流、学术交流等幌子的不良企图,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决抵制。

当发现身边存在危害国家安全的隐患或行为时,大学生要勇于挺身而出,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比如,如果发现有人在校园内散发反动传单、进行非法集会等活动,要第一时间向学校保卫部门或公安机关反映情况,协助相关部门及时处理,将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

三、做国家安全的践行者:学以致用,服务社会

国家安全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大学生作为知识的拥有者和创新的主力军,应当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维护国家安全的实际行动中,为国家的安全与发展贡献力量。

在学术研究方面,大学生可以关注国家安全领域的前沿问题,积极参与相关课题研究。例如,在信息安全领域,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以研究如何加强网络安全防护,防止黑客攻击和数据泄露;在经济安全领域,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可以研究如何应对国际贸易摩擦、防范金融风险等。通过这些研究,为国家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和智力保障。

在社会实践方面,大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国家安全相关的志愿服务活动。比如,到基层社区开展国家安全知识宣传活动,帮助居民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参与国家安全应急演练,协助相关部门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将国家安全理念落实到具体行动中,为维护国家安全筑牢防线。

总之,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在国家安全这一重大问题上,我们不能置身事外,而要积极行动起来,做国家安全的宣传者、维护者和践行者。让我们携手共进,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共同守护祖国的繁荣与稳定。

国家安全无小事

守护平安共前行

/朱西周

在第十个国家安全教育日,我们再次将目光聚焦于关乎国泰民安、家国未来的大事——国家安全。国家安全并非高不可攀的宏大概念,而是与我们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紧密相连。从社会的稳定运行、经济的繁荣发展,到个人的安居乐业、家庭的幸福美满,都离不开国家安全的坚实保障。它像一张无形的大网,覆盖着国家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行业、每一个公民。正所谓国家安全无小事,每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都可能成为国家安全的关键一环。

当今世界形势复杂多变,国家安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从传统的军事安全到网络空间的安全,从经济领域的金融风险到文化领域的意识形态渗透,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到粮食安全的稳定供应,威胁国家安全的因素无处不在。一些境外势力通过各种隐蔽手段,试图窃取我国的军事机密、经济数据,干扰我国的政治秩序;网络虚拟世界里,黑客攻击、信息泄露事件屡屡发生,个人隐私、商业机密乃至国家机密都可能在瞬间遭受侵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贸易摩擦、金融波动也时刻考验着我国经济安全的韧性。

而我们每一个公民,都处在国家安全的前线阵地。在网络上,我们不经意间传播的不实信息,可能会影响社会稳定,干扰国家安全机关的正常工作;在日常生活中,对外交往过程中,可能因疏忽而泄露国家秘密;在旅游出行时,某些敏感地区的非法测绘行为,可能对国防安全构成威胁。这些行为虽看似细小,但却如同蚁穴,足以侵蚀国家安全的坚固堤坝。

近年来,我国在国家安全领域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构建了全方位的国家安全体系,从法律法规的完善到宣传教育的加强,从技术手段的提升到国际合作的拓展,国家安全的防线日益坚固。《国家安全法》等相关法律的出台,明确了国家安全的内涵与外延,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国家安全教育的广泛开展,让国家安全无小事的理念深入人心;网络安全防护技术的不断升级,有力地抵御了外部的网络攻击;在国际舞台上,我国积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其他国家携手共筑全球安全屏障。

作为一名公民,我们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入到守护国家安全的行动中。增强国家安全意识,主动学习国家安全相关知识,了解不同领域的安全风险;在网络空间里,自觉遵守信息传播规范,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配合国家安全机关的工作,发现可疑情况及时上报;在对外交往中,坚守原则底线,不做有损国家利益和安全的事。只有每一个公民都行动起来,将国家安全无小事的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才能汇聚起强大的力量,筑牢国家的安全防线。

国家安全无小事,人人尽责则安。让我们以第十个国家安全教育日为契机,深刻认识到国家安全的极端重要性,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用实际行动为国家安全添砖加瓦,共同守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大学生要做国家安全教育的宣传者、践行者、维护者主题班会

/狄子越

2025414日下午,郑州大学国际学院2023级经济学96名同学在南校区16-301教室成功举办了主题为大学生要做国家安全教育的宣传者、践行者、维护者的主题班会。本次班会特别邀请了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朱西周教授作为主讲人,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关于国家安全教育的深刻讲座。

案例警钟:电子设备后的安全陷阱

班会伊始,朱西周教授以《今日说法》栏目国家安全教育特别节目为切入点,深入剖析了境外某地图公司以虚拟币挖矿为幌子,向中国境内用户兜售伪装成行车记录仪的设备案例。节目中,福建省福州市的施某等人购买了这些设备后,却不知自己已沦为境外情报机构搜集中国地理信息的工具。武汉大学王伟教授和国际关系学院毕雁英教授对该案进行了深入解读,警示公众警惕境外科技产品的潜在数据威胁。这一案例为在场的学子敲响了安全陷阱的警钟,让大家深刻认识到国家安全面临的复杂形势。

青年之声:学子共话国家安全责任

在朱教授的引导下,同学们围绕节目中所反映的危害国家安全情况展开了热烈的交流与讨论。学生代表门汐蔚同学表示,节目中所展现的窃取国家安全的手段让她难以料想,这从侧面反映了维护国家安全任务的艰难,更加彰显了国家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她呼吁同学们进行国家安全教育的长效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安全意识。

学生代表刘祉含同学从当下国际环境出发,论述了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局势。她强调,同学们应当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做好国家安全教育的宣传工作,形成带动效应,塑造校园良好风尚,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力量。

学生代表狄子越同学则将重点放在了践行上。他认为,大学生作为社会中最具活力的群体,应当主动承担责任,切实履行好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在实际生活中,大学生应积极参与各类安全教育活动,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为国家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专业使命:法律护航下的三重身份

朱西周教授从同学们的身边事说起,结合时事热点,为同学们举出了潜藏在日常生活中的安全隐患,进一步唤起了同学们对于国家安全的忧患意识。他从法律角度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第14条,详细阐释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五大要素内涵,使同学们对总体国家安全观有了更准确的认知,对相关法律法规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针对案例暴露的隐患和学生代表的发言,朱教授向广大学生发出倡议:大学生作为高素质群体,应以三重身份守护国家安全。作为宣传者,大学生应依托专业背景,通过校园宣讲、新媒体平台普及《国家安全法》《反间谍法》,揭露网络谣言和文化渗透的危害,帮助更多人树立国家安全,人人有责的观念。作为维护者,大学生在涉外交流、学术研究中应严守法律底线,不参与敏感数据泄露,拒绝境外势力的金钱诱惑或意识形态诱导,坚决捍卫国家安全核心利益。在生活中,大学生应加强对于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警惕社交媒体中的意识形态陷阱,不传播不当言论,及时上报潜在危害国家安全的情况。最后,朱教授从国际学院与经济学专业的角度出发,指出作为践行者,大学生应立足专业学以致用。信息技术专业的学生可参与网络攻防演练,国际关系专业的学生可分析外部风险,经济学的同学则应对各类涉外金钱往来保持高度警惕,以专业技能筑牢国家安全防线。

未来之路:深化教育共筑安全长城

班会尾声,同学们纷纷表示将以实际行动响应倡议,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加强国家安全知识的学习与传播,严守法律底线,提高信息甄别能力,并在涉外经济活动中保持警惕,筑牢国家安全防线。

本次主题班会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深入的师生互动以及专业的法律解读,有效提升了2023级经济学全体同学的国家安全意识和法治观念。朱西周教授结合经济学专业特点提出的三重身份倡议,为同学们指明了将专业知识与国家安全责任相结合的具体路径。未来,国际学院经济学专业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深化国家安全教育,通过课程融入、实践演练、案例研讨等形式,推动国家安全意识在每一位学生心中落地生根,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更多力量。

国家安全·青春守护主题班会:大学生立志成为国家安全守护者

/朱雅靖

2024414日,在第10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即将来临之际,郑州大学南校区经济学专业学生于414日下午在16-104教室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国家安全·青春守护主题班会。本次班会由朱西周老师主持,国际学院23级经济学习概课的96名学生齐聚一堂,通过案例剖析、专家解读、行动倡议等环节,深入探讨了大学生在维护国家安全中的使命担当。

案例剖析敲响警钟:警惕身边的安全陷阱

班会伊始,朱西周老师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第14条,详细阐释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五大要素内涵。随后,学生们观看了《今日说法》国家安全教育日特别节目。节目中,湖南文某因贪图境外公司虚拟币奖励,在车内安装36部手机及行车记录仪非法采集国家地理空间数据,最终被依法惩处的案例引发热议。武汉大学王伟教授、国际关系学院毕雁英教授对该案进行深入解读,指出此案暴露出部分群众安全意识薄弱、境外势力包装渗透手段隐蔽等问题,强调国家安全无小事,数据泄露可能危及国土安全命脉。这一案例剖析为学生们敲响了警钟,提醒大家警惕身边的安全陷阱

青年担当:三重角色筑牢防线

针对案例暴露的隐患,朱西周老师向学生发出倡议:大学生作为高知群体,应以三重身份守护国家安全。首先,作为宣传者,大学生可以依托法学、信息技术等专业背景,通过校园宣讲、新媒体平台普及《国家安全法》《反间谍法》,揭露网络谣言和文化渗透的危害,帮助更多人树立国家安全,人人有责的观念。其次,作为维护者,大学生应在涉外交流、学术研究中严守法律底线,警惕社交媒体中的意识形态陷阱,不传播不当言论,不参与敏感数据泄露,拒绝境外势力的金钱诱惑或意识形态诱导,坚决捍卫国家安全核心利益。最后,作为践行者,大学生应立足专业学以致用:信息技术专业的学生参与网络攻防演练,法学专业的学生研究安全案例,国际关系专业的学生分析外部风险,以专业技能筑牢国家安全防线。

凝聚青春力量共筑安全屏障

班会最后,全体学生共同宣誓:国家安全,青春护航!朱西周老师总结强调,大学生需将安全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国家以法规为引领、高校以实践为支撑、社会以共治为纽带,方能构筑全民防线。同学们纷纷表示,这场班会让他们深刻意识到,守护国家安全不仅是法律义务,更是青年责任。未来,他们将从规范自身言行做起,带动身边人共筑安全长城。

本次国家安全·青春守护主题班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增强了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更激发了他们作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通过此次班会,郑州大学国际学院的学子们将以实际行动践行国家安全理念,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青春力量。

(内容来源于:顶端新闻)


一审一校丨胡树飞

二审二校丨高 

三审三校丨薛安国

  发丨胡树飞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