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下午,第三届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讨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分论坛在郑州大学南核心教学楼2-104B顺利举办。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安徽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中国计量大学、信阳师范大学、郑州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围绕主题作交流发言。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纲要”教研室主任田向勇主持分论坛。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赵朝峰表示“学生愿意听”是关键,教师应以实用性为导向,丰富教学材料,巧妙设计内容,增强吸引力。他倡导以问题导向和大历史观提升“纲要”课程深度和教学效果。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蒋成贵谈到,当前思政课“抬头率”低是普遍现象,根源在于部分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制度导向,青年教师缺乏教学成长空间,并提出应将教学置于优先位置,真正提升教学质量。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青雪燕认为青年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知识储备情况,通过有效手段鼓励学生提问,根据学生困惑以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实现对学生思维和能力的训练。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冯聚才着重强调了对学生和教师的评价标准要具有客观性。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有型”,保持着装得体;“有情”,对学生充满热情;“有料”,教学内容新颖丰富;“有术”,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黄河科技学院教授、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岳德常老师谈到“纲要”课程教学的核心在于“传道”。他表示应回归“传道”本质,提出从优化课程设计,以中国式现代化相关理论为线索,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多元形式引导学生参与价值辨析。
会上专家学者还针对“纲要”课程如何把AI技术与教育教学相结合、“纲要”课程如何科学设置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如何将“纲要”课程的道理学理哲理讲深讲透讲活、如何提高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氛围轻松愉快、充实有序。

一审一校丨田向勇
二审二校丨任中义
三审三校丨薛安国
核 发丨胡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