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转载丨朱西周:以作风之基铸就党之伟业——参加郑州大学党的建设学习培训会议有感
  • 发布人:
  • 时间:2025-06-15
  • 点击:

2025年6月12日周四下午3点至5点,我有幸参加了郑州大学党委举行的全校党的建设学习培训会议。在这次培训中,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党员齐聚一堂,共同观看了一场由中央党校祝灵君教授主讲的关于党的作风建设的专题讲座。讲座围绕党的作风建设这一主题,祝教授从历史与现实两个维度展开,深入剖析了执政党的作风对于党的生死存亡、人心向背的决定性影响。祝教授的讲解深入浅出,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现实的紧迫感,让我深受启发,对党的作风建设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一、历史的镜鉴:从延安作风到西柏坡的“两个务必”

党的作风建设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逐步形成并不断完善的。中央党校教授在讲座中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延安作风与西安作风的对比为切入点,生动地展现了党的作风对于革命事业成败的深远影响。

延安,作为中国革命的圣地,孕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延安作风的核心是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延安时期,尽管条件艰苦,但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保持着高昂的革命斗志和优良的工作作风。他们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深入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这种作风不仅凝聚了革命的力量,也为最终取得全国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安作风。西安地处国民党统治的核心区域,部分国民党官员在长期的安逸环境中逐渐滋生了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享乐主义的作风。他们脱离群众,沉溺于纸醉金迷的生活,对人民的疾苦漠不关心。这种作风不仅削弱了国民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也导致了其内部的腐败和涣散,最终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被淹没。

从延安到西柏坡,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一要求不仅是对即将进入城市的党员干部的告诫,更是对党的作风建设的长远谋划。西柏坡的“两个务必”成为党在执政后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法宝,指引着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继续前进。

二、现实的考量:作风建设的永恒课题

党的作风建设不仅在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在现实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同样发挥着关键作用。中央党校教授在讲座中通过焦裕禄、谷文昌等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生动地诠释了过硬优良作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强大动力。

焦裕禄同志在兰考担任县委书记期间,面对严重的自然灾害,他没有丝毫退缩,而是以身作则,带领全县干部群众与自然灾害作斗争。他深入基层,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焦裕禄同志的作风不仅赢得了兰考人民的爱戴,更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楷模。他的事迹告诉我们,党员干部只有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需求和困难,才能真正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谷文昌同志在东山县任职期间,同样展现出了一心为民、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他带领东山人民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将一个荒芜的海岛变成了富饶的绿洲。谷文昌同志的作风体现了共产党人的担当精神和奉献精神,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在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深刻变革,一些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四风”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抬头。这些问题不仅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也影响了党的事业的发展。因此,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不仅是历史的传承,更是现实的需要。

三、理论的指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思想

在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作风建设高度重视,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和要求。中央党校教授在讲座中特别强调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的思想对当前党的作风建设的重大指导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这一论断深刻地揭示了作风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作风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任务,而是一项需要持续努力的系统工程。党员干部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认识到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将作风建设贯穿于党的各项工作之中。

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要以钉钉子精神抓好作风建设。”钉钉子精神体现了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作风建设不能搞形式主义,不能一阵风,而要像钉钉子一样,一锤接着一锤敲,确保取得实效。党员干部要以钉钉子精神为指引,从点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

此外,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出了“严管就是厚爱”的理念。这一理念深刻地揭示了加强作风建设与关爱党员干部之间的辩证关系。严格的纪律约束和作风要求,不仅能够防止党员干部犯错误,还能够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党员干部要正确对待组织的监督和约束,将其视为对自己的关爱和保护,自觉接受纪律的约束,做到廉洁奉公、勤政为民。

四、经济建设与作风建设: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

在讲座中,祝教授特别强调了经济建设与作风建设是两个不同的逻辑,但二者之间又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经济建设是中心,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基础。然而,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淡化党的作风建设。相反,良好的作风是经济建设的重要保障。

如果经济建设上去了,但作风建设跟不上,就会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党员干部可能会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下迷失方向,滋生腐败现象,从而失去人民群众的信任。苏联解体的教训就是活生生的例子。苏联在经济建设方面曾经取得过一定的成就,但由于长期忽视党的作风建设,导致党内腐败严重,脱离群众,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因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经济建设与作风建设的辩证关系,既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要毫不动摇地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五、践行八项规定:作风建设的行动指南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出台了八项规定,这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举措。八项规定从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规范出访活动、改进新闻报道、严格文稿发表、厉行勤俭节约等方面对党员干部的行为提出了明确要求。八项规定虽然只有短短的八条,但每一条都直击要害,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在讲座中,祝教授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对照八项规定严格要求自己,做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的模范。八项规定不仅是对党员干部行为的约束,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遵守八项规定,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树立良好的形象。

同时,党员干部还要同一切违反八项规定的人和事作斗争。八项规定是党的纪律红线,任何违反八项规定的行为都是对党的纪律的挑战。党员干部要敢于亮剑,敢于斗争,坚决维护八项规定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把党的作风建设引向深入,推动党的作风建设取得新的成效。

六、以作风建设为笔,书写新时代华章

通过参加这次郑州大学党的建设学习培训会议,我对党的作风建设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党的作风建设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人心向背,是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并不断完善的优良传统。从延安作风到西柏坡的“两个务必”,从焦裕禄、谷文昌的先进事迹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作风建设的重要思想,党的作风建设始终贯穿于党的事业发展的全过程。

在新时代,我们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不仅是历史的传承,更是现实的需要。我们要深刻认识到经济建设与作风建设的辩证关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毫不动摇地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对照八项规定严格要求自己,做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的模范,同一切违反八项规定的人和事作斗争,不断把党的作风建设引向深入。

让我们以作风建设为笔,以实际行动为墨,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负人民的期望,不负党的重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加这次培训会议,让我受益匪浅。我将以这次培训为契机,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优良的作风投入到工作中,为党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审一校丨胡树飞

二审二校丨高 

三审三校丨薛安国

       发丨胡树飞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