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七一”系列活动(四)丨学院开展“沃野赋能·同耕振兴”校地合作共建座谈会
  • 发布人:
  • 时间:2025-07-05
  • 点击:

为深化校地合作,赋能乡村振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71日,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三门峡市陕州区大营镇举办“沃野赋能·同耕振兴”校地合作共建座谈会。学术副校长、学院院长刘吕红,学院党委书记薛安国,大营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统战委员卫一鸣,河南省财政厅选调生、大营镇挂职副镇长闫豆豆等30余人参加会议。学院党委副书记高昂主持会议。

座谈会上,“党建+”博士生工作站队员代表分享了自己在基层锻炼过程中的所思所感,汇报了自己在服务乡村振兴过程中增长才干、锤炼党性的深刻体会。卫一鸣介绍了大营镇在“五星党支部”建设,基层矛盾化解等方面的探索与成效。闫豆豆从选调生视角,谈到校地合作对基层工作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作用。薛安国阐述了学院推动校地合作、服务国家战略的总体思路。他表示,马克思主义学院将充分发挥学科和人才优势,以“党建+”为引领,深化与大营镇等基层单位的联学共建,将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紧密结合,共同探索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的有效模式,为乡村振兴贡献郑大马院的智慧和力量。

刘吕红作总结讲话,充分肯定前期实践活动的成效,对未来深化校地合作提出要求。一是深化“点线面”布局,持续巩固和深化现有合作基点,在“点”上深耕,构建常态化、机制化的合作纽带,在“线”上贯通,前瞻规划合作覆盖面的扩大和服务影响力的提升,在“面”上拓展。二是重视实践智慧的总结升华,系统梳理合作中涌现的好做法、好经验、好模式,形成高质量的研究报告、典型案例集等文字成果。三是打造实践育人新高地,精心设计实践项目,将广袤乡村作为立德树人的生动课堂和党性锤炼的重要阵地,引导青年学生在基层一线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培养更多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座谈会伊始,与会嘉宾在学院一楼大厅参观了“党建+”博士生工作站、学生社会实践展览”。展览通过图文展板、调研报告、影像资料等多种形式,生动呈现了“党建+”博士生工作站队员深入基层开展理论宣讲、社会调研、乡村治理等实践活动的丰硕成果。学院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努力探索党建引领校地协同、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范式、新路径,为服务国家战略、助力地方发展和培养时代新人贡献郑大马院的坚实力量!



一审一校丨胡树飞

二审二校丨高 

三审三校丨薛安国

核  发丨胡树飞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