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院成功举办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师生座谈会
  • 发布人:
  • 时间:2025-09-30
  • 点击:

922日下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师生座谈会在学院206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座谈会特邀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首席教授程恩富、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张杨、经济日报出版社与中国建设科技出版社学术教材编辑部主任李连圣、经济日报出版社学术教材编辑部副主任陈礼滟四位专家学者担任对谈嘉宾。座谈会由学院副院长徐志翔主持,学院博士研究生及青年教师代表参加座谈。


在主题分享环节,程恩富教授围绕“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方法与研究路径”展开论述。他表示,研究马克思主义必须树立理论信仰、具备学术胆识、保持创新勇气,准确把握其核心观点、思想方法与批判精神。在信息时代,应注重精选文献、聚焦关键问题,通过深入研读经典并结合现实关怀,做到守正创新,从而有效提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张杨副教授提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三大核心路径应有机融合:一是深入把握《资本论》的内在逻辑体系,夯实理论分析基础;二是系统梳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整体脉络,强化批判性思维,积极开展理论假设与创新,保持理论研究的开放性;三是加强经济史研究的实证分析,借助历史实践经验支撑理论认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印证。

李连圣主任和陈礼滟副主任就图书出版规范与意识形态安全问题进行系统阐述。他们表示,出版工作中须严格遵循概念使用规范,高度重视理论表述的规范性与准确性,要以新华社、中国政府网、人民网等权威表述为根本遵循。


互动交流环节,程恩富教授针对青年教师及博士生提出的学术成长问题作出深入解答。关于科研成果转化,他建议青年教师应深耕专业领域,持续关注学术动态,保持产出效率,围绕既定方向持续深化,避免随意转换研究方向。在批判性与创新性思维培养方面,他提出要坚持问题导向、多角度分析,广泛阅读代表性学者著述,关注学术期刊、主流媒体及影视作品中的理论表达。针对金融术语的理论定位,他表示不宜过度拓展概念外延,应保持理论解释的准确性。在城镇化发展道路问题上,他主张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双轨并行,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土地资源集约利用,走城乡统筹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本次座谈会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与新动力,专家学者的深入探讨有效增强了师生的问题意识、批判精神与研究自觉。与会师生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座谈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与研究,以更强的理论自信与学术担当投身学科建设,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贡献智慧与力量。


一审一校丨刘雯炀

二审二校丨徐志翔

三审三校丨薛安国

   发丨胡树飞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