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烛引路,育见未来
新教师入职风采展示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教师是教育强国建设的根基,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2025年,教育改革创新持续深入,《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稳步推进,为教育事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激励着广大教育工作者砥砺前行。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在这丰收的十月,马克思主义学院迎来了一批充满活力与激情的新教师。他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带着各自的教育梦想和深厚的专业素养,为学院注入新鲜血液。他们将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立德修身,潜心治学,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此刻,让我们一同走近他们,领略他们的青春风采与教育情怀。
陈艺璇

女,汉族,中共党员,1996年3月生,河南郑州人,法学博士。
代表性学术成果
在《理论探索》《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刊物发表文章若干。
访谈采撷
1.您的研究方向是什么?为什么选择这个方向?
研究方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研究,研究主要围绕中国政党与协商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与实践等内容展开。我选择这一方向,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生动实践的深厚兴趣,渴望系统揭示其本土化、时代化的内在机理。
2.您未来将如何兼顾教学和科研工作?
教学与科研如同鸟之双翼,是大学教师应该下功夫做好的终身课题。兼顾教学和科研工作,一方面要坚持连续科研,将科研前沿知识充分融入课堂,提升教学深度与吸引力;另一方面要坚持用心教学,从教学互动中捕捉科研灵感,将教学疑问转化为研究课题。总之,要贯彻“教研相长”的原则,让科研成果滋养教学,教学实践反哺科研,在良性互动中实现学术创新和育人水平的双项提升。
3.您来到郑大后最难忘的经历/景色是什么?
在郑大,最令我难忘的是黄昏时分的核心教学区。莘莘学子结束了一天的课程和学习,夕阳洒在他们身上,那是青春最好的模样。
4.如果由您向学生推荐一本书,您最想推荐哪本书?
《乡土中国》
刘熠华

女,汉族,中共党员,1994年2月生,河南漯河人,法学博士。
代表性学术成果
分别在《中州学刊》《思想理论教育》等刊物发表文章若干。
访谈采撷
1.您的方向是什么?为什么选择这个方向?
我的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聚焦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该研究旨在揭示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追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系统化价值支撑,坚定理想信念,凝聚价值共识,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2.您未来将如何兼顾教学和科研工作?
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应以研促教、以教启研。科研中所形成的理论思考、方法论体系转化为高质量教学资源,使课堂内容始终充满时代感和学术生命力。教学过程中的疑问,可成为科研选题的来源。
3.您来到郑大后最难忘的经历/景色是什么?
天健大道与厚德大道,以其名承载“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底蕴。从文苑杏坛的琅琅晨读,到元和广场的悠悠钟鸣,步履所至,处处皆是润物无声的育人之境。
4.如果由您向学生推荐一本书,您最想推荐哪本书?
郑永年《大趋势:中国下一步》
吴天彪

男,汉族,1995年5月生,河南禹州人,经济学博士。
代表性学术成果
在《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国农史》《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刊物发表文章若干。
访谈采撷
1.您的研究方向是什么?为什么选择这个方向?
我的研究方向是经济史,尤其专注于近代中国的乡村经济变迁。我希望用历史的显微镜,看清今日“三农”问题的来路。扎实的实证能揭示发展规律,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野,则要求我们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为当下的乡村振兴寻找更深层的启示与注解。
2.您未来将如何兼顾教学和科研工作?
教学与科研于我而言是相辅相成的。我会将前沿的科研方法与历史视角融入课堂,激发学生思辨;同时,教学中产生的灵感与疑问,也会反哺我的研究,让学术探索永葆活力与现实关怀。
3.您来到郑大后最难忘的经历/景色是什么?
第一次来马院报到,看着走廊里的思政标语与同事们热情的笑脸,使命感油然而生。
4.如果由您向学生推荐一本书,您最想推荐哪本书?
《资本论》
轩宣

女,汉族,中共党员,1998年5月生,河南周口人,法学博士。
代表性学术成果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思想教育研究》《思想理论教育》《思想战线》《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等刊物发表文章若干。
访谈采撷
1.您的方向是什么?为什么选择这个方向?
研究方向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当前聚焦数字化时代的精神生活研究。深入剖析人类精神生活在数字化浪潮中的变迁轨迹与发展趋向,探寻如何借助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个体在数字洪流的裹挟中坚守价值理性,构筑起自主且丰盈的精神家园,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创新的必然要求,更是应对教育对象在数字化环境下发生深刻变化、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诸多现实问题的迫切之需。
2.您未来将如何兼顾教学和科研工作?
教学与科研是高校教师的两只翅膀,只有协同发力,才能飞得高、行得远。未来,我会将研究所得付诸教学实践,同时通过教学实践来找寻研究新思路和新方向,力求实现二者的互促共进。
3.您来到郑大后最难忘的经历/景色是什么?
最难忘的是在行政楼办理入职,高效、规范的入职流程让我感受到了郑大的务实作风与人文关怀。也正是从这天起,我完成了从学生到教师的身份转变。
4.如果由您向学生推荐一本书,您最想推荐哪本书?
《精神动力论》。每次重读,都能获得新的感悟与前行的力量。
杨檬

女,汉族,中共党员,1996年4月生,吉林长春人,法学博士。
代表性学术成果
在《人民论坛》《湖湘论坛》《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刊物发表论文若干。
访谈采撷
1.您的方向是什么?为什么选择这个方向?
我的研究方向是党的纪律建设。党的纪律建设直接关系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执政根基。研究其运行机制、监督模式,可直接服务于党的长期执政能力提升,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该方向研究成果有应用于党政机关、纪检监察系统的实践工作的可能,因此,可以避免学术研究与现实脱节,让个人研究产生切实的社会价值,从而实现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2.您未来将如何兼顾教学和科研工作?
兼顾教学与科研的核心在于建立 “互促而非对立” 的关系,因此要打通教学与科研的内在关联。一方面,可以用科研反哺教学,将最新的研究成果融入课堂案例,让教学内容更具前沿性和说服力;另一方面,可以用教学启发科研,从教书育人中捕捉研究灵感,转化为科研选题。
3.您来到郑大后最难忘的经历/景色是什么?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马克思主义学院里,由《共产党宣言》全文镌刻成的马克思、恩格斯画像。它会让我在视觉冲击中直观感受到思想与人物的深度绑定,既使我震撼于艺术表达的巧思,又引发我对经典理论精神内核的重新思考。
4.如果由您向学生推荐一本书,您最想推荐哪本书?
《共产党宣言》
张志领

男,汉族,中共党员,1995年7月生,河南鹤壁人,哲学博士。
代表性研究成果
在《自然辩证法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等刊物发表文章若干。
访谈采颉
1.您的研究方向是什么?为什么选择这个方向?
我的研究方向是科学技术哲学,尤其关注新兴技术伦理、科学技术与社会等问题。选择这个方向是因为当前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已位居世界前列,技术进步日新月异,而对技术进步背后所可能引发的伦理、法律和社会问题提出了空前紧迫而严峻的挑战,如何梳理人、技术与社会间的关系,如何促进科技向善、增进人类福祉,并推动科技事业的健康发展显得尤为必要。
2.您未来将如何兼顾教学和科研工作?
教学与科研是“一体两面”,而非“零和博弈”。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将前沿研究带入课堂,转化为鲜活的案例和内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而教学过程也是系统化梳理知识基础,加深对基础理论理解的过程,两者相辅相成。
3.来到郑大后最难忘的经历/景色是什么?
难忘眉湖那潺潺流水,灵动的游鱼、静美的荷叶、厚重的小桥,它们诉说着无尽的记忆与思绪。这
4.如果由您向学生推荐一本书,您最想推荐哪本书?
《技术哲学经典读本》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高校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青年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生力军。学院始终弘扬教育家精神,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着力锻造一支学术严谨、思想深邃、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期待6位新入职教师,以奋斗为笔、以热爱为墨,在传道授业中坚守教育初心,在答疑解惑中涵养师者情怀,为教育强国建设注入青春力量。
一审一校丨李新刚
二审二校丨高 昂
三审三校丨薛安国
核 发丨胡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