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切实将会议精神转化为思政课教学的鲜活素材与行动指引,10月30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组织召开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集体备课会。教研室主任蒋桂芳主持会议,教研室教师参会。
蒋桂芳总结传达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核心要义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框架逻辑,提出全体教师要“让理论扎根时代、让课堂联系实践”,把全会公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等权威资料与课程教材、教学案例集深度融合,形成“章节对应、案例鲜活、问题聚焦”的备课清单,同时通过课前问卷、课堂互动等方式做好学情调研,确保教学内容“顶天立地”。
教师们围绕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如何融入“概论”课教学开展深入研讨。首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逻辑主线,在阐述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理论发展逻辑时,可结合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中的最新阐述,让学生深刻理解理论成果的发展脉络和时代价值。其次,根据课程章节内容,找准融入的着力点,如在讲述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时,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起草过程作为典型案例来解读民主集中制的核心要义,或在讲述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时,可联系二十届四中全会中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部署,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和发展等。
蒋桂芳谈到,要建立“章节专题—要点融入—内容连接”三维融入体系,将本次研讨形成的典型案例等纳入课程资源库,通过“专题磨课+同行互评”等机制优化教学设计,推动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从“文本内容”转化为“课堂养分”,确保理论教学既贯通历史脉络,又回应时代命题。参会教师纷纷表示,此次备课会不仅明确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融入课堂教学的具体路径,更清晰了教育工作者在强国建设中的责任定位。后续将把研讨成果转化为课堂教学的生动内容,通过案例教学、小组辩论、社会实践等形式,让学生在感知时代发展中坚定理想信念,切实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一审一校丨蒋桂芳
二审二校丨任中义
三审三校丨薛安国
核 发丨胡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