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打造全国一流思想政治育人高地,11月8日,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论坛在郑州大学隆重举行。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宣传教育局原副局长薛庆超、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海青、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燕连福、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士海、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润枝、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岳奎、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志礼、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徐蓉、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时昱、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屈桃、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明明、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刘渊等莅临会议。论坛由郑州大学学术副校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吕红主持。

与会专家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改革、学科建设与育人实践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西安交通大学燕连福教授指出,应构建本硕博贯通的阶梯式课程体系,推动思政课教学从教室小课堂延伸至社会大课堂。北京师范大学张润枝教授强调,应引导学生走出书斋、深入实践,不断凝聚思想共识。陕西师范大学屈桃副教授提出,思政工作要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打造特色育人工作室,切实做好青年学生的引路人。同济大学徐蓉教授分享了“1+4+1+N”思政课体系建设思路,倡导跨学科融合与实践基地共建。华中科技大学岳奎教授建议完善“大思政课”课程群,推进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有效转化校本资源为教学资源。大连理工大学刘志礼教授聚焦学科特色凝练,提出要优化课程逻辑架构,夯实核心课程基础。南京大学时昱教授指出,应深化“三全育人”格局,推动思政教育与学生党建深度融合。南开大学刘明明教授主张在教学中融入党史案例,强化理论与现实的贯通。四川大学刘渊教授提出,应运用比较方法与辩证思维,引导学生明确时代责任。薛庆超教授强调,要深入挖掘红色资源价值,以党史研究成果铸魂育人,助力红色基因传承。在随后的交流环节,与会专家还围绕课程优化与实践创新等议题进行了进一步探讨。


会后,与会专家移步郑州大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展览馆进行参观。展馆以详实的史料、生动的形式与清晰的脉络,系统梳理并生动再现了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频共振、同步推进的光辉历程。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为全国马克思主义学院搭建了高水平的交流合作平台,为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与会代表一致表示,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深化校际协作,加强资源共享,共同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创新发展,为培养更多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扎实理论功底和宽广国际视野的高素质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贡献智慧与力量。
一审一校丨胡树飞
二审二校丨和亚飞
三审三校丨薛安国
核 发丨胡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