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失求诸野 问律大晟钟”学术讲座——李幼平教授深耕田野实践,解码宋代礼乐文化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5日    阅读

“礼失求诸野 问律大晟钟”学术讲座

——李幼平教授深耕田野实践,解码宋代礼乐文化


近日,郑州大学河南音乐学院特邀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学博士、中央音乐学院特聘教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李幼平教授,以“礼失求诸野 问律大晟钟——一个音乐史学研究课题的田野工作案例”为题举办学术讲座。学院执行院长、党委副书记孙炜博、副院长陈新宇出席,学院青年教师、硕士研究生及部分本科生现场聆听,共同探索音乐史学田野研究与宋代礼乐文化的深层脉络。讲座由国家级一流课程负责人宋正教授主持。




李幼平教授是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学博士,有美国密歇根大学、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联合项目博士后的经历,也是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公派美国的访问学者、高级研究学者。他身兼中央音乐学院特聘教授、中国古代音乐史专业博士生导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音乐与舞蹈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审核评估专家,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学专业二级教授。由他主持的 “礼乐文化传承创新的当代音乐实践与理论研究”“新编钟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 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成果丰硕。

讲座中,李教授以大晟钟研究为核心案例,结合自身数十年田野工作经历,系统阐释了音乐史学研究中“前田野—中田野—后田野”的完整实践路径,为在场师生呈现了一场兼具学术深度与实践指导性的知识盛宴。讲座伊始,李教授从“技术—方法—理论”的人才培养逻辑切入,强调田野工作是音乐史学研究的核心根基。随后,李教授聚焦大晟钟的田野研究历程,生动还原了宋代礼乐文化的历史图景。在“后田野”阶段的成果转化部分,李教授展示了大晟钟研究的当代价值:通过3D打印技术复原宋代编钟形制,开发文创产品与教学教具;将复原编钟调成440赫兹标准音高,实现与西洋乐队同台演奏,曾在美国卡内基音乐厅、芝加哥交响乐厅等国际舞台展演,让宋代礼乐文化“活”在当下。他强调,研究古代音乐不仅要“回答历史问题”,更要“服务当代需求”,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互动环节中,师生围绕“田野工作中的跨学科合作”“宋代标准音高与当代音乐的关联”等问题积极提问。李教授结合自身与考古学、物理学学者的合作经历,以及大晟钟测音中的技术细节,逐一细致解答,现场学术氛围浓厚。讲座尾声,主持人宋正教授总结指出,李幼平教授以大晟钟为纽带,串联起历史文献、田野实践与当代创新,既解码了宋代礼乐文化的深层内涵,也为青年学者指明了“从传统中汲取力量、在实践中寻求突破”的学术路径。此次讲座的举办,不仅丰富了学院学术交流活动,更助力推动了音乐学与考古学、历史学的学科交叉,为学院后续在传统文化研究与传承领域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孙炜博院长表示,未来郑州大学河南音乐学院将持续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举办学术讲座,搭建高水平科研交流平台,助力师生拓宽学术视野,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特色学科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