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郑州大学物理学院粒子物理研究所在轻标量介子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成果以《Hadronic decay D+→π+ηη and the a0(980) and f0(1370) contributions》为题目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D 112 (2025) 054015。我院博士研究生吕文韬为论文第一作者,我院王恩教授,李德民教授为通讯作者,郑州大学物理学院为第一通讯单位。该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郑州大学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博士研究生)等项目的支持。
轻标量介子谱是强子物理的重要研究热点之一,特别是质量倒置问题以及存在胶球成分混合,使得揭示轻标量介子内部结构还面临许多挑战。近年来BESIII、Belle II和BABAR等国际大科学装置实验积累了许多高统计的实验数据,为我们理解轻标量介子性质提供了重要契机。
最近,BESIII合作组测量了衰变过程D+→π+ηη。我院粒子物理研究所在粲介子弱衰变过程D+→π+ηη中研究了轻标量介子a0(980)和f0(1370)的奇特性质。本工作通过考虑S波赝标介子-赝标介子相互作用产生共振态a0(980)以及中间态f0(1370)的贡献,分别分析了π+η和ηη不变质量谱上的信号(图1)以及相应的Dalitz分布(图2)。本工作指出轻标量介子f0(1370)与a0(980)的干涉可能在该过程起到重要作用。本工作对于理解粲强子的三体衰变过程反应机制,以及轻标量介子a0(980)和f0(1370)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103/nfbc-yn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