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由郑州大学和劳动经济学会劳动力市场专委会主办,郑州大学商学院、郑州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北京师范大学劳动力市场研究中心联合承办的“劳动经济学会劳动力市场专委会2025年学术年会暨第三届全国应用经济学博士后论坛”在郑州大学顺利举行。论坛以“中国劳动力市场变革与发展新趋势”为主题,来自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2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80余名专家、博士后、研究生等参加。郑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海杰,劳动经济学会劳动力市场专委会主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李长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郑州大学商学院党委书记魏忠主持。



王海杰致辞。他代表郑州大学对与会领导和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指出,劳动力市场运行与高质量充分就业目标息息相关,我国劳动力市场保持稳定,但仍面临人口结构变化、就业结构变革和数字技术冲击等挑战,尤其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与用人单位招工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出新就业形态不断涌现,劳动力流动更加频繁,就业结构持续变化等新趋势;郑州大学高度重视应用经济学学科建设,在劳动经济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期待与会嘉宾在会议中聚焦劳动力市场变革与新趋势碰撞思想火花,为应用经济学学科发展和社会高质量充分就业更多智慧和力量。
李长安致辞。他介绍了劳动经济学会劳动力市场专业委员会自2018年成立以来,在学术研究、智库咨询与成果交流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他认为,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不断增强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出了提高就业带动力、破解就业结构性矛盾等诸多重大课题,为专委会未来研究指明了方向。他表示专委会始终致力于为学术研究创造更好的条件、搭建更广阔平台,期待与会学者继续支持专委会工作,加强相关领域学术交流,共同助力我国劳动力市场健康发展。
专家主旨演讲环节。原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余兴安以“劳动组合形态的嬗变与管理体系的重构”为题,指出经济形态变化促使劳动组合形态嬗变。山东女子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李光红以“高校专业布局与就业——以山东省属高校为例”为题,介绍了山东招生就业蓝皮书的研究内容与建议。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赖德胜以“关于就业质量的几点思考”为题,探讨了就业质量背景、标准与提升路径。北京师范大学财经处处长蔡宏波以“数字经济的空间效应”为题,分析了数字经济对区域经济格局的重塑作用。北京师范大学科研院副院长兼社会科学处处长张勋以“我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新测度”为题,以数字技术人才需求为视角剖析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的统计测度。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秦雪征以“Quarter of Birth, Gender Inequalit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为题,指出农业生产季节性影响家庭资源分配,进而导致性别差距。郑州大学商学院教授李飚以“数据要素与劳动力市场变革”为题,探讨了数据要素破解就业结构性矛盾的重要路径。主旨演讲环节由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孙志军、郑州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江求川主持。
本次会议共设4个平行论坛,与会学者围绕“数字经济与劳动力市场”、“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新就业形态与治理现代化”、“就业质量与劳动力市场政策”四个议题展开学术交流。平行论坛由郑州大学商学院教授夏西强、李中建、江求川、陈彪等主持。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推动了国内劳动经济学领域学术成果的分享与创新,促进了商学院学科建设的深化与科研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