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学校“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关键之年。社会科学处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重影响,以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为抓手,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筑牢意识形态防线,深入实施重大项目培育工程,取得显著成效,被评为河南省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先进集体,5位同志荣获河南省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先进工作者。新年来临之际,本年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大新进展如期而至,衷心感谢、诚挚祝福大家。虽然每一天行进都会有新冒险,但...
研究阐释二十大精神,是新时代理论工作者的使命和担当。《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第2560期)专版刊登我校四位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理论文章,从不同学科视角对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进行了理论解读,分别为苗连营教授《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刘吕红教授《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造》,余丽教授《推动共建全球网络空间数字命运共同体》,李金铠教授《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实...
5年寒暑来往奔波于北京和郑州,5年春秋躬身倾注于考古学科。自201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庆柱受聘为郑州大学中原历史文化优势特色学科首席教授、2016年受聘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院长以来,他不辞劳苦、心怀华夏,钩深中原,身体力行,带领郑州大学中原历史文化学科取得新的成绩,迈向新的高度,堪称中原历史文化学科的领航者。作为享誉海内外的考古学家,年逾7旬来到郑州大学任职,葆有对中原历史文化的热爱和作为一名考古学...
“河南是汉字的故乡,他认定在这儿能大有作为,他是来做事的。”“他经常工作到深夜两三点,远比我们年轻人还要投入。”“我们的论文总是被李老师改得密密麻麻的。”“长江学者”、郑州大学文学院院长李运富,在同事、学生眼中就是这样一位专注投入的学者、又亲又严的师者。在汉字发源地构筑汉字文明高地,培养更多汉字学人才,是李运富最大的心愿...
2023年5月17日 《河南日报》理论|07版“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专题栏目引导科研评价回归学术周倩 宋博高校科研评价始于评价导向的求真,形于评价过程的严谨,成于评价结果的科学,终于评价结论的科学运用。当前我国高校科研评价中“五唯”问题集中体现在评价目的偏离、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方法模式简单化、评价指标体系单一、评价结果的失序与使用不当等。因此,要摆脱“五唯”的顽瘴痼疾,必须让科研评价回归学术初...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22年08月05日“讲道理”是大思政课的本质追寻 臧豪杰 周倩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道不明、理不清,则方向不定、路径不通、困惑难解。在构建大思政课的新型教学模式过程中,要坚持“道理”引领,把“道”讲明、把“业”讲透、把“惑”化解。第一,讲坚定理想信念之道理。理想信念是构建大思政课之魂。人无魂不立,课无魂不强。马克思主义是大思政课之“魂”,...
大河网理论频道 2022年7月4日 在赓续焦裕禄精神中推动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焦裕禄精神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等革命传统和伟大精神一样,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弘扬焦裕禄同志对群众的那股亲劲、抓工作的那股韧劲、干事业的那股拼劲”。恰逢焦裕禄诞辰100周年之际,重温焦裕禄三股劲精神,有利于广大党员干部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只争朝夕”的责任感推动共同富裕,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