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主委沈开举教授在两会期间受到媒体广泛关注(二)

作者: 时间:2020-05-29 点击数:


2020年05月22日 人民网

两会热议:法治筑坦途全面奔小康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

 近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各部门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有力促进了国家的改革发展、社会的和谐有序、司法的公平正义,群众享有越来越多的获得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法治根基越来越牢固。

 随着全国两会的召开,代表委员再次聚焦“法治”,畅谈我国法治建设的喜人成就,探讨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良方益策。

 公正司法是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司法机关深化司法改革,更好发挥审判、检察职能作用,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在郑州大学法学院教授、民进河南省委副主委沈开举委员看来,无论是基本解决“执行难”,还是深入开展公益诉讼,或是主动打击扶贫领域的不作为、乱作为,都彰显了司法公正、司法为民的理念,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法治获得感。

 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20/0522/c40531-31718726.html

 

2020年05月22日 正义网

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开幕侧记:履职尽责担使命 同心奋进新时代

 “如何如期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下一阶段该如何进行”“如何进一步为中小企业减负纾困”……5月21日下午2时许,天安门广场上,全国政协委员们都佩戴口罩,开始井然有序步入人民大会堂。虽然少了记者们的“长枪短炮”,但委员们仍然带着“干货满满”的提案和建议,满怀信心参政议政,履职尽责担使命,同心奋进新时代。

 下午3时,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拉开帷幕。开幕会上有一个特殊的环节,全体与会人员默哀1分钟,对新冠肺炎疫情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表示深切哀悼.

 按照会议议程,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代表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

 “对委员而言,正如汪洋主席所说,政协委员应该珍惜荣誉、知责思进,不存旁观之心、不为消极之举、不图名利之得。”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郑州大学法学院沈开举教授表示,“这次会议的召开,更加坚定了委员履职尽责的使命担当,更要求我们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上两手抓、两不误。”

 http://news.jcrb.com/jsxw/2020/202005/t20200522_2159395.html

 

2020年05月26日 中国财经

沈开举委员:建议加强监管前提下允许处方药广告宣传

 长期以来,我国严格限制处方药广告。

 2000年1月1日,《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开始施行,其中明确规定:“处方药只准在专业性医药报刊进行广告宣传,非处方药经审批可以在大众传播媒介进行广告宣传。”

 现行广告法规定,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药品,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以及戒毒治疗的药品、医疗器械和治疗方法,不得作广告。前款规定以外的处方药,只能在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共同指定的医学、药学专业刊物上作广告。

 全国政协委员、郑州大学法学院沈开举教授告诉《法制日报》记者,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处方药不能在大众传播媒介上发布广告,处方药相关信息无法触达大众,甚至在医疗卫生专业人群中的传播也有限,患者对处方药信息所知有限,用药时只能处于完全被动接受的境地。

 沈开举建议,在保障人民群众利益的前提下,适度放开处方药广告监管。

 在沈开举看来,药品广告包含适应症等相关医学信息,有助于向人民群众普及科学用药知识。处方药广告有利于人民群众患上慢性病后可以早发现早治疗,有利于解决患者与医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使公众对处方药具有一定的选择能力,减少因信息不对称引发的医患矛盾。

 沈开举认为,允许直接面向消费者发布处方药广告,能减少部分医药企业与医院、医生之间借助推广新药进行灰色交易的机会,助力国内制药行业做大做强。

 沈开举说,现阶段可以针对治疗常见慢性疾病的处方药进行试点,选择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中对风险控制能力较强的机构投放广告等。在广告内容方面,从药品的价格、销售渠道等信息开始,制定明确的广告内容展示标准,充分展现药品的利弊信息,保障消费者知情权。

 “同时,对处方药广告制定严格的审查和监管机制。结合目前非处方药品广告的事前审批制度,在开展处方药广告试点的同时,出台配套的事前审核细则,建立完善的事后监管、社会举报机制,最大程度遏制虚假宣传。结合电子政务的实践,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审查和监管的效率。”沈开举说。

 http://finance.china.com.cn/news/special/lianghui2020/20200526/5282073.shtml

 

2020年05月26日 人民日报海外版

代表委员热议民法典草案民法典 让生活更加美好

 新中国成立以后,曾4次启动民法典制定工作,但最终都因为条件不成熟而搁置。时光回溯到2014年10月,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了编纂民法典这一重大立法任务。中国民法典编纂采取“两步走”:第一步出台民法总则;第二步编纂民法典各分编,并将修改完善的各分编草案同民法总则合并为完整的民法典草案,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

 经过5年磨砺,这项被称为当下“最伟大、最庞大、最复杂的法律工程”已迈上最后“征程”。

 全国政协委员、郑州大学法学院沈开举教授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草案聚焦了新时代新问题,整体逻辑结构严谨,内容科学合理,既保持了民事法律制度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又体现了适当的前瞻性和灵活性,是得到各方面广泛认可的立法草案。

 “草案增设人格权编,新增了居住权、土地经营权、物业服务合同、保理合同、离婚冷静期、遗产管理人、生态破坏侵权责任等规定,修改完善了业主权利保护规则、债法的一般规则、离婚赔偿制度、遗赠扶养协议制度、公平责任规则等,有很多亮点。”沈开举表示,民法典草案聚焦民生发展问题,处处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科学立法和民主立法的典范。

 “民法典的制定,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具有重大意义,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环。”沈开举说。

 http://www.npc.gov.cn/npc/c30834/202005/415a65f9ef9745eb9fc0ae133c9a9e31.shtml

 

2020年05月26日 新华每日电讯

一部以人民为中心的法典——代表委员热议民法典草案

 5月22日,民法典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这是民法典立法的最后一环。几代人热切期盼的民法典时代即将来临。

 来自各领域的代表委员告诉记者,民法典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对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激发社会经济活力、更好保护民事权益具有里程碑意义

 “民法典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全国政协委员、郑州大学法学院教授沈开举说,民法典不仅调整私权主体,也调整公权主体。

 他介绍,民法典是老百姓权益的保障法,也是公权力行使的规制法。公权力该行使的,绝对不能缺位。公权力不该行使的,绝对不能越位。民法典不仅强调公权力要尊重民事权利、不能侵害民事权利,还要求公权力积极履行保护民事权利的职责。

 https://xhpfmapi.zhongguowangshi.com/vh512/share/9125711?channel=weixin&from=singlemessage

 

2020年05月26日 人民政协网

「两会·风景」小组讨论会上的最美“30度角”

 5月26日,大会的日程是小组讨论“两高”报告。由于“两高”报告的专业性较强,而教育42组的沈开举委员恰是法学专家,因此大家早早就将他的发言视为小组会上的焦点核心了。会议正式开始前,和沈开举委员邻座的刘昌俊委员和杨晓慧委员已经提前开始了“预热讨论”。这一幕,恰被王焰新委员看到了,此次两会担任人民政协报特邀委员记者的他,极具新闻敏感性,于是他拿起手机捕捉这动人的瞬间。这院士委员记者一旦认真起来,什么问题都不成问题。由于桌子的间距有限,为了追求最佳的构图效果,50多岁的王焰新委员身体后倾30度角拍摄,这一幕被我看到,也成为我眼中的最美的“30度角”。

  http://www.rmzxb.com.cn/c/2020-05-26/2582747.shtml

 

 

Copyright© 201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