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行】高校统战不易,看他们怎么做?(二)

作者:党委统战部 时间:2015-12-01 点击数:

     北京:全面统筹指导推进北京高校统战工作
     高校是统战工作的传统领域和重要阵地。截止2014年底,党的关系隶属北京市委的60所高校共有党外知识分子6.2万人,占高校知识分子总数的48%;8个民主党派有高校基层组织324个,成员8100人;有11位中央主席、副主席、5位北京市主委来自北京高校;有少数民族学生7.18万人,港澳台学生4700人。在中央、市委和教育部党组正确领导和各高校党委大力支持下,市委教育工委全面统筹指导推进北京高校统一战线工作。
     加强统一领导和分类指导
     市委教育工委坚持把统战工作纳入高校党建和人才工作整体规划,工委委员会定期听取统战部门工作汇报,研究统战工作重要事项,近年来先后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北京高校统一战线工作的意见》《北京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规划》《关于在北京高校统战系统开展“心桥工程”主题活动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每年年初召开北京高校统战部长会议,印发工作要点,部署高校统战工作。定期举办高校主管领导统战工作研讨班、统战干部培训班,及时学习统战工作理论方针政策;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召开后,组织开展了“高校党委书记谈统战”等一系列活动,认真学习贯彻会议及《条例》精神。定期召开统战部长片组会议、新老统战部长座谈会,深入开展工作交流;分别召开艺术院校、医学院校统战工作研讨会,党外人士队伍建设、民族宗教等专题研讨会,加强工作分类指导。
     强化督促检查和组织保障
     市委教育工委将统战工作作为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基本标准检查》一级指标,并设立“党委领导与统战工作机制建设”“党外代表人士”“民主党派”和“民族宗教港澳台侨”等4项二级指标,定期开展工作检查。明确要求“211”高校和统战任务重的高校独立设置党委统战部,统战部门合署办公的高校要配备副部长和专职统战干部;以党外高级知识分子人数为依据,按照人均不低于每年300元标准设立培训经费。大力支持北京高校统战理论与实践研究会工作,定期举办年会,跨校联合开展课题调研,编写北京高校统战史,加强统战工作研究。开展“北京高校统战工作特色与创新项目”“‘心桥工程’优秀项目和先进人物”评选等工作,选树先进典型,推进高校统战工作创新发展。
     整体规划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
     2013年,市委教育工委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北京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
     抓好发现储备工作。提出了“123”工程:以选拔、培养、推荐工作为重点,使高层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总体规模达到1000余人,发现储备2000余名党外代表人士后备人选,重点培养选拔300余名党外代表人士领军人物。
     抓好教育培养工作。通过举办党外代表人士高级研修班、中青年骨干培训班、“高校统战大讲堂”等多种形式,每年培训2000余人,提升党外人士理论水平,夯实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每年推荐30余位党外干部参加全市局处级岗位挂职锻炼。
     抓好安排使用工作。指导高校实施“三个10%”计划:党外干部占学校处级干部比例不低于10%;处级后备干部中党外干部比例不低于10%;每年安排党外干部挂职锻炼人数不低于挂职锻炼干部总数的10%。近年来为37所高校配备42名党外校级领导干部;推荐产生305位全国和北京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高校选拔1100余位优秀党外人士进入教学、科研、管理中层领导岗位。
     抓好作用发挥工作。以“立足高校、服务社会、共建和谐”为主题,凝心聚力,实施“心桥工程”,引导党外代表人士通过专题调研、暑期“三下乡”、科技扶贫等多种形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抓好宣传思想工作。每两年开展一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状况滚动调查,全面掌握思想动态;借助中央统战部网站、首都统战之窗、《北京教育》等多种媒体宣传党外人士先进事迹;开设“北京高校统一战线”微信公众号,建立党外代表人士微信群,实现“线上互动、线下沟通”。
     统筹推进统战相关领域工作
     做好民主党派工作。自2004年起,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每年定期与民盟民进市委召开对口联系会,通报工作,听取意见建议;每年设立专项课题,委托民盟民进市委组织专家开展专题调研;定期举办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负责人研修班,加强思想和工作交流;指导高校党委加强政治领导,规范程序,统筹做好民主党派成员发展工作,支持其加强自身建设。
     做好民族宗教工作。指导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推进民族理论和宗教政策进课堂。“民族一家亲”教育活动荣获中央统战部实践创新一等奖;编印《校园宗教政策与实务问答》,指导高校开展工作;每年举办高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专题培训班,培养骨干工作力量。
     做好港澳台侨工作。与台办、台联等部门联合开展北京高校“对台交流工作专题调研”“两岸情•中国梦”主题宣传月、京港澳台学生夏令营、中秋联谊会等活动,深入开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一国两制”教育,引导港澳台学生提升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上海:加强领导 突出重点 全面推进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
     加强领导,完善机制,为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加强制度建设。先后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系统统一战线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新形势下上海教卫系统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的意见》《党员领导干部与党外代表人士联谊交友制度》等文件,对加强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工作作出明确规定。狠抓重要文件的贯彻执行,开展督查工作,把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纳入干部和人才工作的总体规划及高校领导班子考核内容,强化领导责任制。
     构建协同工作机制。坚持组织、统战部门每月例会制度,探索共同发现、选拔、培养、考察、举荐党外代表人士工作措施;两部门联合召开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推进会。主动加强与市委组织部、统战部、党派市委、高校党委的工作协调和联动,共同聚焦重点人物,形成共识加强培养。
     搭建工作平台。成立了教卫系统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和民办高校海外联谊会等团体,支持各高校成立知联会、留联会等,积极开展活动,发挥这些平台联系人才、发现人才、凝聚人才的作用。
     精心培养,注重引导,着力提高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的素质能力
     强化教育培训。突出思想政治教育,把党外代表人士纳入教育培训总体规划。近年来,每年由教卫党委和高校举办的党外人士教育培训班总数超过40个班次,年平均培训人数达1200余人。特别是为落实中央4号文件精神,创办了每年1期为期1个月的党外中青班,现已成为市委党校第四分校重点品牌班,受到了学员的一致欢迎和好评。许多学员建议,希望过几年就能有这么一次系统而全面的培训。
     强化实践锻炼。近年来,已选送75名党外优秀干部到市委统战部设立的实践基地参加1年的挂职锻炼,已有4人被提任副局级干部。同时,利用区校统战合作,安排一批年轻优秀党派成员挂任区县党派主委助理等。另外,在各高校党委选派中青年干部参加各种挂职锻炼时,特别注意选派不少于10%的党外干部。
     深化联谊交友。党委明确要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好联谊交友工作,并把党员领导干部联谊交友情况列入年度述职内容。市教卫党委、市教委11名局级党员领导带头与31名高校党外代表人士联谊交友。目前,240名高校局级党员干部共与520名党外人士交友,人均2—3人。
     突出重点,举荐人才,充分发挥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的作用
     注重安排使用。坚持把好政治关和德才兼备标准,推进党外代表人士的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目前,高校中有528名党外人士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市政府参事等。目前,全市33所高校已有20所安排了25名党外干部(其中3人任正校长);现有处级党外干部712人,占高校处级干部总数的14.6%。
     注重发挥作用。通过“党委出题、党派研究、政府采纳、部门落实”“情况通报会”“高校论坛”等途径,支持党外代表人士围绕国家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建实言、献良策,开展了“我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献一计”“建言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建言教育‘十三五’规划”等活动;通过搭建“科研成果转化网上工作室”“校企合作”“区校合作”“送健康”等平台,支持党外代表人士服务社会、服务群众,在社会服务中施展才华、在社会服务中实现自身价值。
     整体规划,统筹推进,构建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
     加强整体规划。贯彻把一部分优秀人才留在党外的政策,做到体制内、体制外并重,将发现党外人才的关口前移,加强与各高校的联系沟通,及时掌握归国留学人员、高层次人才中党外人士的信息,实施党外人才库的动态管理,对重点人物做好个性化的培养工作。
     强化责任,抓好落实。按照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明确时间节点和工作步骤,一项一项抓好落实,做到前期有部署、中期有推进、年终有督查,确保事事有人抓、件件有人管。
     推进管理评价工作。探索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综合评价工作,建立科学实用评价指标,为选拔党外人才提供客观依据。将在今年部分单位试点开展民主党派组织负责人履职评价的基础上,逐渐推广,形成党外代表人士综合评价体系。

Copyright© 201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