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行】高校统战不易,看他们怎么做?(三)

作者:党委统战部 时间:2015-12-14 点击数:

     北京大学:推进统战工作重心下移 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
     加强统战工作领导机制建设,为推进统战工作全面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建立健全校院(系)两级统战工作领导机制。北京大学坚持由党委书记主管、一位副书记协管、一位党员副校长联系学校统战工作的领导机制,形成了校党委书记会日常研究统战工作、常委会定期研究统战工作,常委会和党政联席会定期听取统战工作汇报的制度。
学校党委明确,工作力量和资源要向基层统战工作倾斜,基层单位统战工作由党委书记主管;基层党委要定期研究统战工作,积极开展统战工作;基层统战工作纳入党委工作考核体系等。
     建立相关部门联席工作会议制度。统战部牵头与组织部、港澳台办等相关部门建立联席工作会议制度,通过联合研讨、联合会办、联合督促落实的方式,对基层党委加强沟通、指导,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牵头协调,党政有关部门和基层党委各司其职、共同配合的“大统战”工作格局;
     建立健全党外人士发挥作用机制。学校党委建立了校院(系)两级党员领导干部与党外人士联谊交友制度,校院(系)两级都要坚持重大决策前向党外人士征求意见、开展民主协商,实施过程自觉接受监督,充分发挥统战对象在学校和院系各项事务中的积极作用。
     明确基层统战工作职责,建立统战工作指导指标体系
     校党委为进一步加强对基层统战工作的指导,着手制定基层统战工作指导手册,将其作为重心下移的重要抓手,明确基层统战工作内容和职责,建立基层统战工作指导指标体系,将基层统战工作分为若干一级指标,进一步细分出若干二级指标任务。如一级指标“基层党委领导与工作机制建设”,其二级指标为“将统战工作体制机制建设作为党委工作的重要内容,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应当带头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带头参加统一战线重要活动,广交深交党外朋友”等。
     在二级指标基础上再具体细化成三级指标工作内容,如“定期制定基层党委统战工作的计划,定期总结统战工作;院(系)党委书记、统战委员参加学校统战部门组织的统战理论、方针、政策的宣传教育培训”等。基层统战工作指导指标体系的设计坚持理论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力图使基层党委在开展统战工作中有方向、有途径、有抓手,使基层统战工作沿着科学、正确的轨道健康发展。
     重视发挥基层党委作用,抓好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
     2013年学校党委出台了《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了基层党委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中的定位和作用。随后,学校开展了全校基层统战工作普查调研,通过逐个走访院(系),详细了解基层单位在统战工作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深入认识基层统战工作面临的困难,全面掌握各单位党外知识分子的基本情况,扎实做好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基层党委在党外代表人士发现、培养、选拔、管理等各方面作用的最大化发挥,要求基层党委全面而准确地掌握本单位党外知识分子的基本状况,建立并动态管理学院党外代表人士信息库,主动向学校党委推荐党外后备人才。
     创新实践工作载体,开展特色品牌活动
     学校在校院(系)两级建立了“交流协商会”制度,对涉及到学校和院系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规划、决策、实施方案等,以及涉及广大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与党外人士进行沟通协商,接受他们监督。学校党委将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党外人士的制度从校级延伸到基层,要求院系党员领导干部也要重点联系若干位党外人士,同他们交朋友,关心他们的工作、生活,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
     不少党外人士反映,院(系)领导比以前更加重视统战工作,更加重视与党外人士沟通、征求意见,地空学院、化学学院、物理学院等每年度多次的党外人士交流协商会给大家提供了很好的在院系建设中发挥作用的平台。
     从2013年起,党委统战部开展“午间交流会”活动,密切统战部门与广大普通统战对象成员的联系,增进感情信任,畅通社情民意,搭建建言平台,受到广大新老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知识分子的一致欢迎。午间交流会被人民网、共产党员网、《中国统一战线》等媒体报道,并作为北京大学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典型材料上报中央督导组。
     吉林大学:着眼六个体系建设 深入推进高校统战工作
     完善统战工作领导体系,党委重视统战工作成为常态

     吉林大学统战工作有着优良传统,党委始终高度重视统战工作,主动履行工作职责,将统战工作纳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定期专题研究重大问题,党委书记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校长和党委主管领导同志带头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带头参加统一战线重要活动,带头广交深交党外朋友。
     党委每年定期召开5个以上专题会议,研究统战工作,听取统战工作情况汇报,经常就学校重大问题向党外人士通报情况、听取意见,注意了解掌握党外人士的思想状况和工作生活情况,及时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高度重视统战部门机构建设,配强工作力量,统战部确定为8个编制,部长1名,副部长2名,从人力、物力、财力上为统战工作提供保障。2014年成立了学校统战理论研究会、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社会主义学院,2015年将归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增冠名为欧美同学会•归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简称归联会),成立了生物医药、文化艺术等分会,建立了网络群组,形成了有效的工作载体,为学校统战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构建统战工作制度体系,通过制度保障统战工作刚性要求成为常态
     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新时期统战工作的意见》《政治引导工作办法》《基层党委统战工作意见》《党员领导干部联系交友工作意见》《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党外人士参与民主管理和发挥民主监督作用办法》等,对统战工作作出全面规定,明确任务和责任,形成有章可循、有规可遵的制度体系。
     建立健全了党外代表人士培养使用评价机制,对党外人士的发现、培养、使用各个环节用制度加以规范,实现了党外人士培养和使用的有序衔接。
     建立健全了党外人士意见反馈机制,党外人士参与学校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对学校改革发展提出意见建议、对学校各项工作进行民主监督时,由学校相关部门出具回复意见并接受后续监督。
     完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规划体系,分类指导、整体培养成为常态
     积极探索高校培养党外代表人士的有效途径,从学校层面制定党外代表人士培养的长期规划,建立党外人士数据库,重点打造5个“<>工程”,建立以各民主党派为主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以无党派代表人士为主的各级知联会会员队伍、党外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队伍、中层以上党外干部队伍、党外人才后备队伍等五支各100人左右的特色鲜明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在培养重点代表人士的同时,不断夯实后备人才基础,较好地发挥了高校培养党外代表人士的基地作用。
     完善党外代表人士实践锻炼体系,党外干部健康成长成为常态
     吉林大学把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纳入学校干部队伍建设规划,纳入各基层党组织的重要议事日程和考核指标,纳入学校干部教育培训体系。针对党外人士的特点,制定学习培训、实践锻炼规划,实施按需培养。依托党校建立社会主义学院,每年由校党委组织部、统战部共同协商,制定党外人士培训计划,为党外人士量身定制课程,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实现党外代表人士培训全覆盖。
     注重党外代表人士的实践锻炼,优先安排党外人士、海外引进的高端人才参加挂职锻炼。将党外干部纳入党政领导干部交流总体安排,对符合任职条件的都进行实职安排。目前,学校中层以上领导干部中,党外干部达到108人,占全校中层干部13%。
     完善党外人士发挥优势作用的服务体系,紧扣学校中心工作成为常态
     学校在重大问题决策上,坚持征求党外代表人士意见;邀请党外代表人士列席党代会,聘请党外代表人士担任特邀监察员和校务委员会委员。
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上,我们组成经济“同心”团队、科技“同心”团队、海归“同心”团队,深入开展“同心”献智行动,就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建议。归联会定期举办“学术沙龙”等品牌特色活动,在校内外产生较大影响。
     完善统战干部的能力建设体系,加强统战干部教育培训成为常态
     吉林大学严格按照“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标准,围绕提升政治把握、参与管理、组织领导、合作共事等能力,精心设计培养方案,开展系统培训,加强统战干部队伍能力建设。同时,近年来两次安排统战部长参加中央统战部和教育部联合举办的赴海外高校统战部长培训班,选派干部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高校访问研修,安排干部到江苏等地挂职锻炼,并落实好省委统战部选派干部到学校统战部挂职锻炼等任务。

Copyright© 201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