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面对深刻变化的世情和国情,我们必须保持定力,对内凝心聚力,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对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作出积极贡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正是基于这一时代背景下提出的具有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理论,也是坚定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证。以文化人,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
当今世界,全球化正以迅猛的速度发展。现代化在解放人的同时,也有许多问题相伴相生,特别是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面临的挑战更加复杂、任务更加艰巨,这就需要内部具有强大的整合力和稳定性。党的十九大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论断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基本国情和历史传统的准确把握,是对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规律的深刻揭示,必将引领中华民族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大团结大进步。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用先进文化来教育人、团结人,用文化最深沉、最持久的向心力,凝聚国家力量、民族精神,画出最大同心圆,奏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最强音。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兼收并蓄,深刻涵养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文化人,必须扎根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土壤中,从中寻找生动鲜活的事实依据。与此同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又促进了中华文化发展进步。费孝通曾说,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核心就是中华民族“和而不同”的“大一统”思想。在这一向心力作用下,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彼此欣赏、相互借鉴,数千年来保持了国家统一、文化赓续,构建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生动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决不可抛弃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纵观历史,在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也深刻包含着中华文化认同的思想资源。就历史思想根源而言,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促使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进一步巩固、中华民族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只有文化上认同,才会有情感上的共鸣,才能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安定。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要在实践中不断推进民族平等、经济发展、社会互嵌、文化交融、手足相亲,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现实基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的辩证统一,在加强理论研究与阐释的同时,要从全社会方方面面入手,积极推动社会结构、文化氛围、经济基础等方面的具体实践。以文化人,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从思想共识入手,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各民族在文化上要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作者系甘肃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