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4年粒子物理实验径迹重建研讨会在郑州召开,该研讨会由我校物理学院艾小聪教授、刘义教授主办,合作协办单位包括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山东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和清华大学。
来自23家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包括国外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德国伯恩大学、意大利国家核物理研究所、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国内的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山东大学、中山大学、清华大学等)的70余名专家参与了该研讨会,针对前沿粒子物理实验的径迹重建在高堆积、高本底环境下以及新的物理目标下所面临的挑战,对径迹重建相关的一系列前沿课题,讨论内容涵盖了通用径迹重建工具、基于机器学习、量子计算和GPU的高性能径迹重建算法、物理对象的重建、探测器几何实现和优化、在线径迹重建等。物理学院副院长李顺方代表郑大物理学院做开场致辞,给参会专家介绍了我校物理学院及粒子物理与核物理学科的发展状况。山东大学前沿交叉科学青岛研究院的黄性涛院长、中国科学院高能所的李卫东研究员等为会议的邀请主持。物理学院艾小聪教授为本次会议做总结发言。
会议期间,高能所阮曼奇研究员为我校物理学院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作题为“CEPC的科学与现状”的科普讲座,引起了物理专业同学们的广泛兴趣。
我校鼓励参与国际科学合作、开展大科学装置研究。粒子物理学科发挥基础物理的学科优势,至今已加入了多个大科学装置物理实验合作组。物理学院前沿粒子对撞实验课题组依托现有的ATLAS、BESIII、FASER大科学实验装置开展国际化的研究工作,并积极参与国内粒子物理学界筹划的下一代粒子对撞机项目预研,包括超级陶粲装置(STCF)和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项目(CEPC),已经承担了探测器研发、高性能软件和计算研究及物理分析相关研究课题。
本次研讨会是首次由中国研究单位倡导和组织的径迹重建相关的国际研讨会,其对于中国下一代大型粒子对撞机的谱仪研发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对于增强郑州大学和中国在粒子物理实验方向的国际和国内影响力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