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三电子转移有机锂卤素电池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04日浏览次数:

近日,我院在高性能有机锂卤素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发表研究论文在国际权威期刊《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Three-Electron Transfer-Based High-Capacity Organic Lithium-Iodine (Chlorine) Batteries。李新亮教授为本文第一作者,郑州大学物理学院为第一单位。

在当今能源密集型应用背景下,为满足电动交通、可再生能源集成和便携设备的长时间运行需求,开发具有高能量密度的可充电电池被视为能源技术领域的重要前沿。

电化学储能的核心在于电子在电极中的可逆转移,其中可转移电子数量与电池的输出容量密切相关。转换型电池(Conversion-type batteries)因工作电极的大幅价态转变而具有高放电容量,然而目前的电池存在未充分利用的电子转移模式,极大地限制了锂卤素电池应有的电化学性能。

李新亮教授基于常见的商业电解质四丁基三碘化铵TBAI3中饱和富Cl离子电极液,开发了一种新型基于卤素间化合物I/I+和Cl/Cl0氧化还原电对的三电子转移化学模型,实现了高能量密度的锂卤素电池。

这项研究创新性地在商业电解质中引入Cl-离子,激活了新的转化化学,显著提高了锂卤素繁荣电化学性能。所制备的Li||TBAI3电池表现出三个不同的放电平台,分别位于2.97 V、3.40 V和3.85 V,分别对应着单个的电子转移。电化学分析进一步证实了该体系具备卓越的氧化还原可逆性。原位表征技术揭示了Cl和I在Li||TBAI3中的三电子反应过程,其中Cl-在前两个阶段不参与I-/I+的氧化还原反应,而在更高电压位置发生了Cl-/Cl0的单电子转化反应。更为引人注目的是,该三电子转移机制扩宽了反应电压窗口,实现了高达631 mAh/g的高容量(265 mAh/gelectrode,基于整个电极质量),以及前所未有的能量密度:2013 Wh/kg(845kWh/kgelectrode)。

此外,密度泛函理论(DFT)为全面理解三电子转换微观过程提供了理论支撑。尤为重要的是,计算结果表明最终的碘氯产物更倾向于生成ICl2,而不是ICl或ICl3。其次,DFT计算揭示了I-→I0→I+与Cl-的反应热力学,表明Cl-的存在显著提高了I0和I+的氧化还原产物稳定性,与实验结果相互印证。

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

Xinliang Li, Yanlei Wang, Junfeng Lu, Shimei Li, Pei Li, Zhaodong Huang, Guojin Liang, Hongyan He, Chunyi Zhi, Three-Electron Transfer-Based High-Capacity Organic Lithium-Iodine (Chlorine) Batteries, 2023, https://doi.org/10.1002/anie.202310168.

全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231016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