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冠疫情的爆发,2020年的春季学期注定是一个不寻常的学期。为阻断疫情向校园蔓延,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教育部在1月底下发通知,要求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利用网络平台,“停课不停教、不停学”。在我校搭建好网络课堂平台之后,化工学院女教职工第一时间进入学校的各平台网络学习群,积极学习新的教学方式;掌握网络授课技术之后,迅速建立班级群,认真进行课程试播。开学上课第一周,在师生共同努力之下,所有课程顺利按课表开课,教学督导对我院女教师的授课情况给予好评。随着课程的进行,我院女教师根据网络平台授课的特点,通过精心钻研、反复对比,逐渐熟练掌握雨课堂和各种会议软件,各门课程平稳运行,并通过加强与学生们互动以反馈授课效果,受到了学生们的好评。学院女工委借此“三八”节活动之际,组织了女教师的线上教学经验交流活动,互相分享授课方法和经验,旨在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张婕老师讲授化工学院最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化工原理》,学生252人;此外还有一门选修课,学生43人。《化工原理》是考研专业课程,一直以来教学任务繁重,教学质量标准高。为了保证授课效果,张婕老师采用腾讯会议上课,结合易测平台试题库进行课前测和随堂测,利用学习通收作业,学生拍照上传。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避免学生走神,张婕老师设计较多地互动环节,如将很多问题抛给学生,能够通过弹幕看到学生回答问题情况,随时掌控学生的状态和知讲授识点掌握情况,确保教学效果。张婕老师认为这种线上上课模式虽然比不上课堂教学,但可以通过多种教学平台的相辅相成加强对教学的过程管理。
周国莉老师主讲化工学科本科生重要专业课《反应工程》,学生253人。周老师假期回到了山西,由于疫情封闭的影响,滞留于原地。周老师采用长江雨课堂+腾讯会议模式进行网课,为保证正常顺利的课程教学,周老师在第一堂课提前进入直播平台,同时调试好学习通备用,以防网络平台效果出现故障。她在老家克服困难,找到安静之所,顺利开展了课程。周老师介绍上课时与学生互动比较多,雨课堂随机点名,同时腾讯会议回答问题,准备题目随堂测以检查学生上节课知识掌握情况,课下与学生进行交流。
靳会杰老师本学期讲授两门课,分别是142人的《化工数学》和42人的《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靳老师使用过学习通、腾讯会议和钉钉三种App进行授课。由靳老师讲授的课程由于有大量计算和公式,她说课堂教学有黑板可以板书,更为方便,且线上教学时,学生发送信息由于网络原因会有延迟,所以回答学生问题或反馈学生信息会不及时。
廉红蕾老师主讲145人的《专外与文献检索》与27人的《工业催化》,为了避免拥堵,她采用“雨课堂/长江雨课堂+腾讯会议”上课模式。廉老师介绍说开学四周以来,学生出勤率能达到100%,平台直播流畅,充分发挥两个软件平台各自的优势,上课效果良好。廉老师认为,“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还是有一定区别的,例如,课堂互动会受到一些影响,老师不能随时监督学生的学习状态,不能随手板书表达一些重点内容。老师和同学们都在努力适应这种方式,相信大家会做得更好。”
石晓华老师为研究生讲授专业选修课《化工过程分析与模拟》,学生16人,出勤率100%,她同时采用雨课堂和腾讯会议上课,学生上课比较认真,对新的授课方式感觉新奇,接受度良好。石老师介绍线上授课的缺点是不能直观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所以需要在上课过程中不断改进授课方式,如通过雨课堂的客观题推送,腾讯会议的语音交流,微信群里作业打卡,以提升师生之间的互动及教学效果。
赵蕾老师主讲《药物合成反应》,学生为2018级制药专业2个班共53人,她说学生上课挺积极的,采用长江雨课堂+腾讯会议,她说线上教学优点是学生可通过弹幕,微信群等方式互动,效果还可以。她认为网络授课由于只能根据学生回答问题,作业等情况来调整内容,不能实时跟进,因此学生应做好充分准备,应积极发挥主动性,多参与课堂互动,这样来提升课堂效果,消化掌握课堂知识。
陈俊英老师主讲本科生选修课《生化工程与设备》,学生46人,出勤率基本上能达到100%,采用长江雨课堂+腾讯会议进行上课,她说上课效果还可以,但不如课堂面授,有时候会出现网络故障。
苏媛老师主讲制药专业《工业药剂学》课程,学生人数52人,采用长江雨课堂上课,使用状况正常,学生全勤。但学生发弹幕互动时容易造成网卡现象,声音有杂音,不如雨课堂使用效果好。李华老师讲授《制药分离工程》,上课人数52人,采用长江雨课堂授课,出勤率100%。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上述老师们的线上授课经验交流与分享,为我们即将陆续开始上课的老师提供了很好的方法借鉴和参考。线上教学这种新的授课方式给我们带来很多挑战,然而由于即时沟通的便利,学生的发言机会大大增多,利于教师掌握学生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学生的主体角色增强,求知欲成为主导学生的学习动力。授课教师本身则更增加一份主播的色彩,需要老师们根据播放平台的特点,快速适应并熟练掌握新的授课方式,提高课堂学生的参与度,可通过随堂测、课后作业、练习与测试等方式及时追踪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同时加强课前课后衔接,建成教学体系立体化、脉络化,最终使得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实现同质等效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