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新闻中心

【讲座回顾】第二期第4讲“从危机中学习——疫情下的个人成长”

发布时间:2022-11-17  点击:

★ 喜迎二十大

★ 健康“心”征程 ★

“ ‘疫’路阳光 我们在一起 ”抗击疫情系列讲座回顾 第二期第4讲



10月25号晚,郑州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心理咨询师、教育学院教授、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心理师张瑞平老师给各位同学分享了‘“疫”路阳光’我们在一起抗击疫情系列第四期讲座——“从危机中学习-疫情下的个人成长”。


什么是危机状态时产生的心理应激?

在一项有关民众对新冠疫情肺炎的情绪调查报告中显示,担忧是民众目前的主要情绪。面对新冠疫情的爆发,人们处于心理应激状态,这种状态也称“心理压力”,是指面对挑战、威胁或所拥有的资源与要求有差距时引起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


心理应激的利和弊

适度的心理应激对于学习、生活是有益的,但过于激烈持久的心理应激是有害的。当个体自身与环境的平衡被破坏时,需要及时进行缓解,否则会导致情感、认知和行为方面的功能失调。压力过大时,可能会出现心慌、胸闷和呼吸急促等生理症状,体验到焦虑、冷漠和烦躁的情绪状态,也可能在认知方面出现无法集中精力和判断力下降的情况。


如何解决疫情下的情绪危机?

我们首先需要知道,“正常人群对非正常事件做出非正常反应是正常的。”了解这一点后,可以用适当的方法进行调节,使自己的心理应激状态得到缓解。


第一,可以使用认知调节法来缓解心理应激状况。当事件无法改变时,如果想改变情绪,那么首先要改变自己的认知观念、找出非理性观念。常见的非理性观念有绝对化(事件必定发生或必定不发生)、过分概括化(凭借一件事的结果评价自己和他人)和灾难化(事件发生会导致特别可怕的后果)。找出非理性观念后,以正面或对立面以及多维度的角度去调整认知,改变自己主观看问题的方式,重新全面地看待整个事情,以达到情绪调节的目的。

第二,构建良好的家庭氛围,遇到困难后积极与家人沟通;建立深厚的友谊,与朋友相互支持;寻找更好的社会支持,如向老师求助,以此来缓解焦虑、抑郁情绪。

第三,规律作息,适当运动。运动后,大脑会分泌更多的多巴胺,可以帮助我们缓解肌肉疲劳,恢复平衡状态。还可以多做放松练习,例如听音乐、深呼吸或冥想等等。

图片

在整个讲座过程中,在线观看人次超过700,累计点赞高达3000。张老师通过具体的事例向同学们讲述了一堂生动形象的心理课,引导大家以更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疫情!

我们可以帮助你!如果自己尝试努力调整后,仍然不能解决问题,且影响到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可以向心理咨询中心寻求专业帮助。请拨打郑州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电话:0371-67781617


上一条:【讲座回顾】第二期第3讲“疫情中的积极应对” 下一条:【讲座回顾】第二期第5讲“疫情下拖延行为及调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