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学科平台基础,支撑一流大学建设——郑大这十年之学科平台建设
日期: 2022-10-19 信息来源: 点击数: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开启国家发展新篇章。郑州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走在全国前列,树立河南标杆,进入一流大学建设序列,成为部省合建高校,确立“三步走”发展战略,高标准完成一流建设首个建设周期各项任务,进入全面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新阶段。回首这十年,学校紧紧围绕“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核心要求,在人才培养、师资建设、学科建设、科研创新、社会服务、开放办学、大学治理等方面交出了一份非凡的答卷,度过了开拓、奋进、跨越的十年。接续奋斗启新程,继往开来书华章,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现推出“郑大这十年”专栏,邀请各单位围绕本单位或主管领域话收获、谈未来,助推学校“双一流”建设实现新提升、开创新局面,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氛围。



筑牢学科平台基础,支撑一流大学建设

——郑大这十年之学科平台建设

学科与重点建设处 研究生院

这十年,郑州大学立足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办学定位,紧抓发展机遇,突出学科建设龙头地位,遵循“平台-人才-学科”发展逻辑,把握国家“一省一校”“双一流”“部省合建”等重要发展契机,善用河南省“重点培育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省长工程”“省重点学科”等项目资源,发挥学校“人才学科”“基础与新兴学科”“优势特色学科”“学科重点专项”等项目作用。以学科优势增强、特色突出,人才队伍能力彰显为目标,以完善学科建设体制机制和优良学科文化体系为抓手,开展学科布局,构建学科生态体系。建强学科知识与组织双体系,推进组织化实施和高端化重塑,构建学科与平台协调发展模式,筑牢一流大学建设发展的学科基础。

这十年,以一流学科建为引领,布局适应“双一流”建设的学科体系和组织架构。立足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办学理念,围绕河南资源优势与发展需求,经久凝炼,以“大材料、大工程、大医学、大文科、大农学”等学科集群体系形成为目标,在文理工医农等学科门类布局一流建设学科,在第一轮“双一流”建设中,重点建设“肿瘤防治与转化医学、绿色催化、资源材料、工程安全与防灾、中原历史文化、绿色高效农业”6个一流学科。依托一流建设学科,跨学院、跨一级学科设立资源材料工业技术研究院、绿色催化研究院、医学科学院、中原历史与文化研究院、地下工程研究院、农学院等一流学科研究院,推动学科、科研及研究生培养一体化建设,探索适应学校转型发展的学科组织模式。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布局中,以一流学科建设为核心,推动学科体系重塑,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和学科发展基础,强化一流引领、学术导向,布局建设可持续发展的“361”三层级学科体系。持续设置3个世界一流建设学科,打造学科高峰;建设6个一流培育与支撑学科,接力创建一流;加强1批基础学科建设,筑牢学科整体发展根基。

这十年,动态调整学位授权点,优化构建与“双一流”建设相匹配的学位授权学科体系。学位授权点进一步优化,新增10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3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自主设置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撤销1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学校现有12大学科门类,各学科门类均衡发展;学位点布局完备,有3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先后两批学位点完成自我评估,参与评估的1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点、5个硕士专业学位点、17个工程硕士领域全部合格。48个一级学科参加第四轮学科评估,涉及9个学科门类,43个参评学科上榜,在全国高校排名第13名。其中B+类学科7个、B类学科7个,较前次评估皆有较大进步。郑州大学积极参与第五轮学科评估,46个一级学科参与,以评促建,有望取得新突破。

这十年,聚焦创新高地建设,打造科技创新力量和多学科交叉与协同创新平台。获批并建成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成为第七个国家超算中心,创新了科技部超算中心建设模式,主机系统持续计算性能居国际同期前列,围绕人口健康、粮食作物基因育种、环境污染防治等河南具有优势的国家战略等方面开展超算服务。成立并运行现代分析与基因测序中心,瞄准大科学中心建设,购置冷冻电镜、球差电镜、高端流式细胞仪等大型科研设备,打造高水平分析、测试公共平台,提高大型设备使用效率和共享水平。落实河南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决策部署,强化战略科技力量,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牵头组建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黄河实验室、嵩山实验室、龙门实验室、龙湖现代免疫实验室、天健先进生物医学实验室、平原实验室等7家河南省实验室。聚焦河南地方主导特色产业,强化资源整合,组建优势学科队伍,凝炼前沿研究方向,主动融入14个企业及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多家单位联合申报组建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超短超强激光平台,筹建河南伏牛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

这十年,国家重点实验室取得突破,高层次科技创新平台布局更趋合理。强化国家级科研平台培育建设,新增省部共建食管癌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实现了郑州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零的突破;获微纳成型技术、地下基础设施非开挖技术等6个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获批资源材料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获批互联网医疗系统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重大基础设施检测修复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绿色选冶与加工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获批轻量化及功能化高分子成型与模具、功能分子绿色构建与应用2个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引智基地)。目前拥有橡塑模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平台13个,材料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1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及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引智基地),7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

这十年,坚持学术导向的学科建设机制,基础研究实力、学术产出和学术影响力显著提升。学校整体ESI排名由2012年的1497位提升至359位,年均进步114位,目前进入全球前0.549‰,全国高校排名28位。新增全球排名前1‰学科3个、全球排名前1%学科10个。化学、临床医学、材料科学3个学科进入全球ESI排名前1‰,化学、临床医学、材料科学、工程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免疫学、环境与生态学、物理学、社会科学总论、计算机科学、农业科学14学科进入全球ESI排名前1%。目前,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全球510位、22个学科上榜,8个学科领域进入世界前100位;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全球排名201-300位、国内排名27-40位,21个学科上榜,7个学科进入世界排名前100位。Nature Index(自然指数)年度榜单中,全球排名98位、国内高校排名27位。

展望未来,持续加强学科与平台建设。建成支撑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学科体系,综合性学科门类优势持续保持,有力助推国家创新高地和一流大学建设。学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原始创新能力显著提升,面向经济主战场的融入度明显增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解决“卡脖子”问题的攻关取得突破,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贡献度充分彰显。学科方向更加凝练,特色更加突出,优势更加凸显,国际学术影响力和综合实力持续攀升。汇聚国家和区域战略科技力量的创新平台支撑能力实现质的跃升,建成若干学科高峰,支撑学校国家创新高地和一流大学建设。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371-67781030

公共邮箱:xuan@zzu.edu.cn

通讯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科学大道100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学习强国

郑州大学报

抖音

快手

所有版权©郑州大学  All Rights Peserved.  豫ICP备05002440号-1 豫公网安备41019702002177号